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福州高新区双龙村打造“山、泉、水”特色产业

2020-07-27 10:28:06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雷岩平 徐文宇

双龙村位于大樟溪畔,风光秀丽。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徐文宇 见习记者 陈尚言 林双伟 实习生 蔡熙宁 通讯员 洪见文

夕阳西下,余晖在大樟溪上闪烁着。大樟溪上“最后的摆渡人”林初,开着今年政府新换的渡船,从双龙渡口到保恩渡口,在江面留下一串涟漪。这条航线,有着700多年的历史。而这两个渡口,目前都属于高新区南屿镇双龙村。

这是一座备受大自然眷顾的村落,不仅“饱饮”大樟溪的充足水源,还坐拥“火龙温泉”和“水龙矿泉”两大自然资源。现在,温泉和矿泉,成了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两条龙”。据说,村名“双龙”由此而来。日前,双龙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村民三五成群,在数百年树龄的榕树下闲坐。

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亮眼

“山清水秀,这是我见过的福州风景最美的村庄。”日前,游客陈先生在双龙村溪边栈道向记者感叹道。

双龙村主街沿大樟溪而建。记者漫步在溪边栈道,美丽的大樟溪如玉似带缓缓流淌。村民三五成群,在数百年树龄的榕树下闲坐,有的拉着家常,有的在渡口旁纳凉看江中船来船去。

而在村庄里,石板路直通家家户户,绿树掩映、花香四溢。村内主干道上,随处可见分类垃圾桶,村里保洁人员定时清理,干净整洁。

村支部委员张迪凡告诉记者,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2018年,双龙村被列为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村容村貌有了极大变化。

由于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在村内,此次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特地重修了学生街,店铺租给村民经营,以增加收入。

对于这一年多来村庄面貌、居住环境的改变,村民们交口称赞。

双龙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

美景如画的双龙村,有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碗窑山遗址。这座山上有4处宋代龙窑,出土千余件文物。每处龙窑都保存了大量窑炉遗迹。宋代窑址集中在一座山上,又保存比较完好,这在福建窑址考古中是首次发现,在全国也很少见,堪称大樟溪边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专家考证,碗窑山龙窑主要烧的是黑釉兔毫盏,这与建窑产的兔毫盏外观上比较相似。另外,窑底坡度35度,在目前国内已知宋代龙窑中窑底坡度最大。

而至今仍在使用的双龙、保恩渡口,有文献记录的历史已经超过700年。如今,居住在保恩自然村的村民,仍然靠着这条航线进出村子。在保恩渡口,一棵600多年树龄的榕树,默默见证着这一切。

此外,村内还有笔架山革命老区遗址、兔耳山风景旅游区、一祠两书院等景点,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双龙渡口有着700多年的历史。

“两泉”助力乡村经济腾飞

“腰包鼓了,才好办事。这几年,村容村貌的变化离不开村财收入的增加,多亏‘两泉’立了大功。”村支部书记黄建新告诉记者。双龙村拥有丰富的“火龙温泉”和“水龙矿泉”,矿泉水不仅低钠,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如何让泉水为村民增收?村里先在“火龙温泉”上下工夫,目前村里有5家温泉营业场所,解决了村里不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了他们家庭的经济收入。

“水质非常好,是优质的天然饮用矿泉水。”福建省润和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吴仕兰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在双龙村的工厂引进了全自动生产线,每年可采集优质矿泉水3000多吨,远销北京、上海等城市。

据了解,目前村里有两家矿泉水企业入驻,不仅为双龙村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为村里增加十几万元的村财收入。

村内漂亮的墙绘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多渠道增收实现三方共赢

温泉旅游不仅可以吸纳村民就业,还可以为村里带来络绎不绝的游客。“我们村的主街沿大樟溪而建,几乎家家都是‘溪景房’,很多客人来了以后不想走,想留下来享受美景。”张迪凡说,看到村里的旅游发展潜力,一些年轻人也打算回村创业,开民宿、做餐饮,真正让“双龙”活起来。

村里正在筹划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目前,村里成立了农民经济合作社,筹备打造特色温泉民宿、国家级体育森林公园,全力推进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村民多渠道增收。

对于未来,双龙村目标清晰:因地制宜打好“两泉”牌,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打造“山、泉、水”特色产业,实现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

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高新区积极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构建以双龙温泉生态游、南旗水西林文化游、五都休闲观光游为核心的大旗山全域旅游体系,积极发展具有福州高新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集群,带动促进周边村庄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交通小贴士

从南二环到湾边大桥,沿福诏高速至国道355开往永泰方向,可抵达南屿镇双龙村,距离市区约30公里。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