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新) > 正文

“清华女神”将上榜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

2020-07-19 10:21:42 作者:刘琳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我来说两句

60岁时的许如琛。

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 文/摄

记者近日连续接到长乐和连江读者的电话,推荐一位不为人熟知的抗日志士——许如琛,希望将这位“一二·九”学生运动骨干的名字,刻上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

据悉,在80多年前的清华校园,许如琛的名字广为人知,有“清华女神”之誉。

出身著名海军世家

1917年,许如琛生于福州著名海军世家——长乐琴江村帅正街许家。

许家本是辽东人,祖上跟随努尔哈赤起兵,被编入“老四旗”。皇太极时,“老四旗”中的汉人被编成“汉八旗”。许家后人许义起随顺治进关,南征北战,最后驻扎北京。康熙十三年(1674年),福建耿精忠起兵叛乱。康熙十五年(1676年),许义起随清军入闽平乱,后定居福州。

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在长乐琴江建立了南方第一个水师旗营——三江口水师旗营,许如琛祖辈由此从福州城内移居琴江,家族连续八代皆出海军精英,参加了1874年赴台驱日、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海战和抗日战争。

抗日学生运动骨干

许如琛自幼聪颖过人,学业优良。193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她是学习尖子,又能歌善舞,被公认为清华才女,不少清华学子将她称为“清华女神”。

许如琛还先后担任学生会游艺委员、主席。当时国难深重,许如琛投身抗日活动,并成为“一二·九”学生运动骨干。

“一·二九”学生运动,又称“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许如琛参与发动并组织清华学生参加抗日示威游行。12月12日,她又参与组织北平学生举行第五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

许如琛还带着同学参加了1935年“一二·一六”和1936年“三·三一”“六·三一”“一二·一二”等北平学生爱国救亡运动示威游行,不避危险,号召大家起来抗日。

抗日话剧女主角

1936年4月,清华大学海燕歌咏团成立,许如琛成为歌咏团的骨干,用抗日歌曲鼓舞军民奋勇抗战,并和同学们一起将《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印在明信片上,向国内外传播20多万张。

她还担任清华大学抗日话剧《回春之曲》女主角,剧中演唱的歌曲《再会吧南洋》《梅娘曲》《慰劳伤兵歌》等,感染了许多人,激励了许多人走上抗日前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先后并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许如琛在随校迁徙中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后,她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在四川成都等地为抗战服务。

率留美科学家回国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如琛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生物学,获硕士学位。许如琛是中国在美留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她积极组织活动,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成为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明社”的骨干。

她还参与发起中国留美科技工作者协会,并在1949年9月30日中国留美科技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上,与华罗庚、侯祥麟、冯平贯、孙绍谦、张文裕、丁儆、余国栋等共同当选为理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如琛积极奔走,动员、组织留学生归国效力,参与促成新中国第一个“海归潮”的形成,为新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1950年9月,许如琛率领第三批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回国参加祖国建设,她自己也进入南京大学生物系,担任教授、生理教研室副主任。她在植物病理学、真菌学、基础微生物学的科研方面贡献很大,为中国农业、渔业发展解决了不少难题。

许如琛曾任全国青联代表、第三届全国妇联代表、江苏省第二届至四届政协委员、南京市第二届至第四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九三学社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1978年7月,南京大学专门安排许如琛到位于无锡的江苏省高干疗养院休养。8月下旬,许如琛突患病毒性脑膜炎,于8月25日病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姚依林等赠送花圈。

长乐连江乡亲将结伴献花

许如琛的丈夫吴兆苏是连江人,著名小麦育种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农艺系哲学博士,1950年与许如琛一起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1994年6月20日在南京逝世,病逝前是南京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正因如此,连江读者来电推荐自己的“英雄媳妇”,并表示在许如琛英名上榜后,将与长乐的许家亲人结伴来到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前献花。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