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福州:脱贫攻坚不松劲 致富路上再发力

2020-05-19 07:56:02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作者:张笑雪 林瑞琪
大考紧要关头,疫情挑战面前,福州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连续四年在省对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奋力书写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时代答卷。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山海同心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

眼下,在距离福州2000多公里外的甘肃定西,落地在通渭县鸡川镇的融丰源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合作社的员工们分散在田间为苗木定干、施肥。截至目前,已种植烟富8号苹果苗木1万株。

“我们过来以后深入调研发现,这里的海拔气温、日照等各种条件都非常适宜苹果种植。”福清挂职通渭县委常委、副县长林捷说,通渭的短板在于产业化薄弱,但它某些自然条件又独具优势。

瞄准这一优势,林捷通过各种渠道推介通渭苹果,并联谊福清乡亲实地考察,希望帮助通渭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让更多贫困户致富奔小康。

今年3月,一期建设面积210亩的苹果标准化种植基地破土动建。“我们将聘请甘肃省级苹果种植技术专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福清投资客商林朝荣说,种植基地预计带动当地60户贫困户实现增收,接下来还将开拓苹果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让更多人尝到“致富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福州用“精准扶贫”这把“金钥匙”,开启了脱贫攻坚一道道关卡。

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拔掉“穷根”。

利用林业资源,永泰县积极对接引进竹基复合材料加工生产项目;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罗源县重点推进“畲族非遗保护区”等新型业态建设,发展壮大生态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

一年来,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治本之策。新引进超大集团、聚春园、永辉农业等28家福州企业入驻定西,并与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全省首创的“产业联盟+贫困户”帮扶模式,帮助全市207家企业组建休闲农业、传统工艺等9个产业联盟,带动66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一项项消费扶贫模式,激发“动能”。

日前,福州金山体育场热闹非凡,仓山区在此开展消费扶贫,发放该区干部职工订购的1.2万公斤临洮鲜百合产品,总价值46.86万元。接下来,该区还将推介马铃薯、牛羊肉、中药材等临洮特色农产品,全面助力消费扶贫。

一年来,我市大力推动消费扶贫,引导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和电商企业,开展产销对接;协调永辉超市等大型门店,以“实体+仓储+配送+电商”立体模式,线上线下扩大销售;坚持政府市场齐发力、线上线下促销售,帮助对口帮扶地区农特产品在福州打开销路。

一组组动态监测管理,实现“兜底”。

“多亏了党的扶贫好政策,让我们一家能住上新房、团团圆圆。”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永泰县同安镇占柄村贫困户卢银喜十分感激。

去年9月,卢银喜家的土墙房因火灾被烧毁,扶贫干部监测到这一信息,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办理财产理赔相关事宜,并帮卢银喜申请到在原址重建新房的建房款。

一年来,我市加强动态监测管理,深入排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对边缘群众,通过“一键报贫”系统,及时发现易致贫对象,实行常态化跟踪监测,加大在临时救助、医疗报销、低保兜底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实现早介入、早处置,不漏一人。

深入一线作风顽强 多方发力解决攻坚难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及时解决脱贫攻坚中的难点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这几日,在闽清县云龙乡台埔村,脱贫户张荷青又准备下地种菜。“前段时间真是多亏了帮扶干部们帮忙,心事解决了,我这病也好得快。”张荷青说,去年底,她因直肠癌接受手术。疫情期间,家中几千斤莴苣无人采收。

正在她一筹莫展之时,第一帮扶责任人刘晓滢及时上门帮扶,打电话、找买家,对症下药解难题。

在刘晓滢的带领下,十几位党员志愿者和乡邻不怕疲劳、全力采收,当日就将近3500公斤的莴苣装货发车,一共卖了5000多元。

除了对接销售商,扶贫干部们还想出认购帮扶销售的好办法。在闽清县东桥镇,镇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各村居党员干部积极认购脱贫户滞销农产品,短短一天,贫困户肖智铨的1500余公斤滞销雪柑就销售一空。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出了一道“加试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福州坚持战“疫”与战“贫”同步推进,既群防群控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又群策群力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收官战。

这一年,我市通过由体制内工作人员担任第一帮扶责任人的挂钩帮扶机制,打通脱贫攻坚责任“最后一公里”。

这一年,我市选派第六批市、县345名干部到扶贫开发重点村、薄弱村、少数民族村和老区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了贫困村下派干部的全覆盖。

这一年,为助销特色农产品,越来越多的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党政干部走到屏幕前,为滞销扶贫产品代言,助农销货。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脱贫摘帽的福州山野大地,有了更强动能,也有了更多可能,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奔向乡村全面振兴的“诗和远方”。

1  2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