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名医王东曦:“心中要有太阳”
2020-01-09 09:45:13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
王老把切好的第一口蛋糕喂给老伴,老伴羞涩地笑了。 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通讯员 宁宇 钰涛/文 记者 石美祥/摄 “按时辰,下午5点过后,我才真正100岁呢!”昨天是我省耳鼻咽喉科开拓者王东曦教授的百岁生日,当天上午他接过省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朱鹏立递来的100朵玫瑰时,开心又幽默地说。 朱鹏立握着王老的手说:“您老还记得吗,10年前您90岁,我送给您90朵玫瑰,那时我就说,您100岁时,我再送给您100朵玫瑰,没想到一晃眼就到了,祝您健康长寿!” 长寿的秘诀:“心中要有太阳” 王老出生于1920年1月。如今,他依然耳聪目明、写字不抖,而且微信玩得很好,会点赞、会截屏、会发语音,看着一点儿也不像100岁了。 昨日,不仅省立医院的领导、耳鼻咽喉科医护人员赶来送鲜花、送蛋糕,还有许多的老病号通过电话、视频祝福王老。 见到现场的“小年轻”那么多,王老十分开心。说起长寿秘诀,王老的女儿王苏娜抢答:“我父亲什么都吃,什么也不挑,年轻时就坚持洗冷水澡,直到七八十岁。父亲还喜欢运动,当年在福建医学院校运会上所创造的五千米和一万米两项纪录一直保持至今,人称‘飞毛腿’!”。 “对了,最重要的还是不生气,我们就没见他发过脾气。”王苏娜说,就算把父亲惹怒了,他也顶多就说“哎呀,你欺负我老人家”。 百年岁月里,王老经历过风风雨雨。“无论遇到什么,心态要好,想得开,心中要有太阳。”他说,“太阳就是信仰,是体恤百姓,造福病人,爱党爱国的心。” 省立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送来蛋糕鲜花,并与王老合影。 从医一甲子创立耳鼻咽喉科 王老出生于医学世家,父母均是留日归国医生。受父母熏陶,他从小立志学医,“救死扶伤,矢志不渝”。从医60余年,王老将一生贡献给了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并在耳鼻咽喉医疗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47年,战火纷飞的年代,27岁的王东曦和妻子一起创立了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当时物资匮乏、医疗条件落后,时常还要躲避飞机、大炮的袭击,他白手起家,仅靠一条额镜、几把器械等,艰难而又坚决地开展诊疗工作。 那时,国内没有耳鼻咽喉科的专科教材,王东曦找到一本日本的专科教材,并不懂日文的他,只能对照图片,努力去思考、揣摩意思。 “人家读书是看图识字,我是看图识意。”王老回忆说。慢慢地,他掌握了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专科检查和操作方法,并逐步开展了局部麻醉下的扁桃体摘除术、鼻息肉切除术等。 20世纪50年代末,王老的科室在国内较早、在全省领先开展了硬式支气管镜和食管镜检查和异物取出术;20世纪70年代末,在全省最早开展了支撑喉镜手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省内开展了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及治疗…… 那时候有些人认为,手术越“大”越显高明,但不恰当的“大”往往也使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加大。而王老及其团队提出了“化大刀为小刀,化小刀为无刀”,打破常规手术方式,让喉癌患者术后能说话,中耳病患者术后有听力,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超前理念”。 从医一甲子,王老培养了大量专科人才,抢救了不少疑难危重症病人。“父亲对病人从不分高低贵贱,官民一视同仁。”王苏娜说,小时候她觉得父亲人缘很好,出门时似乎满街都是熟人,后来才知道那些大多数是他救治过的病人。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