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连江天竹展现“最炫民族风”

2019-11-16 09:40:45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林瑶  
走进连江天竹村,独具一格的畲族家风家训馆呈现在眼前。这里记录着“孝父母、务农业、崇节俭”等畲族家训,讲述着畲民拼搏奋斗、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展现出美丽畲村的“最炫民族风”。

连江天竹展现“最炫民族风”

  畲族姑娘在打谷子,展示农耕文化。通讯员 林华庚 摄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走进连江天竹村,独具一格的畲族家风家训馆呈现在眼前。这里记录着“孝父母、务农业、崇节俭”等畲族家训,讲述着畲民拼搏奋斗、耕读传家的优良家风,展现出美丽畲村的“最炫民族风”。

曾经,天竹村是个穷山沟,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良好的家风、独特的民风,开启了这个畲村的蝶变,尤其是畲族文化这个“聚宝盆”,让畲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描绘了一幅“富村山居图”。

从“脏乱差”到“精品村”

“以前,天竹村到处是猪场、鸡圈、土房,属于‘脏乱差’的地方。”天竹村村支书雷文平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天竹村开始了一次“变形计”,再次打响“仙宿”品牌(天竹又称“仙宿”,因景色如画,引仙人驻足而得名)。

为此,天竹村一边“做减法”——从美丽乡村建设着手,开展管线落地、公厕革命、污水处理等整治工作,脱掉了“脏衣裳”;一边“做加法”——畲风楼、凤凰寨等一批独具畲族风情的建筑拔地而起,换上了“新衣裳”。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天竹村跻身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生态村,成为生态旅游“精品村”,游客如织。

记者在村内看到,青山含黛、碧水潺流,白墙黑瓦的畲寨错落有致,畲风楼、景观湖、微菜园、美丽庭院等串珠成链,呈现一派田园风情。

今年8月,天竹村成为连江首个垃圾分类试点村。“畲族人爱干净,村里推广垃圾分类,大伙的积极性都很高。”畲民雷兴珍深有感触,“现在,天竹村越来越美了,游客越来越多了,‘仙宿’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了。”

保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乡村,成了天竹村畲民的新风尚。

从“穷山沟”到“聚宝盆”

既要生态美,也要文化兴。曾经,因地处“穷山沟”,天竹村畲族文化藏在深闺人未识。

“为了望得见乡愁,我们充分挖掘山区、老区、畲乡三大特色资源,打出了文化组合牌——‘畲族文化+农耕文化+老区文化’。”雷文平说。

据他介绍,天竹村坚持“畲”字当头,保护畲族文化,打造畲族特色村寨——改造了60多座畲族民居,规划建设知青楼及50多间精品民宿,创作畲族文创作品等。

记者在畲族村史馆看到,这里陈列了淘来的数百件“老物件”——畲族凤凰装、神秘畲草药以及红军帽等,向村民和游客展示畲乡和老区风情。

天竹村还以“文”为媒,保护和传承畲族非遗项目,每年举办“三月三”畲族文化旅游节,让游客体验畲族山歌、畲族舞蹈、畲族医药、畲族美食等畲家文化。

畲族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让天竹村的乡风民风更美。

从“富口袋”到“富脑袋”

曾经,因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天竹村财政一度“零收入”,是个贫困村。

连江县东湖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竹村为此开出了“两张药方”——做强特色农业,做旺乡村旅游。

据了解,天竹村依托红色畲医药文化的历史渊源,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并引进福建乡村耕读实业有限公司,构建畲医药文化产业链,打造畲医药康养基地。

“这是多方共赢:企业承包土地,获得旅游收入;村财政每年至少可获得10万元土地租金;村民流转土地、种植畲药、从事畲医,获得租金、工资以及产品销售收入;畲医药文化得到发扬,游客获得独特体验。”雷文平介绍。

借助畲族文化,天竹村的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双管齐下,飞出了“金凤凰”——2017年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8年,农民人均收入1.68万元、村财政11万元,游客达6万人次。

生态与发展的同频、文化和产业的共振,为天竹村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村民承包经营“农家乐”旅游饭店,变身“职业农民”;村民自筹资金入股,成立天竹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变身“股民农民”;村民进行畲医药种植,变身“技术农民”。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