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创新机制 打造高层次人才“三创”高地
2019-11-10 07:40:10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李总,下个月福州高新区要开展人才日活动,有没有空来福州考察?这里高新企业聚集,一定有你感兴趣的发展方向。”8日,福州高新区“引才大使”——福州翼游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坚,向省外的好朋友发出邀请。 像林坚这样的“引才大使”,今年高新区首批聘任了14名。今年以来,高新区坚持“拼发展就是拼人才”理念,既给“愿意来”的政策,又给“不想走”的环境,探索创建人才举荐新机制、聘请“引才大使”等人才引进新模式,“人才发展指数”迅速提升,为福州高质量跨越发展持续提供强劲的内驱动力。 围绕3个要素开展体制机制创新 各地都在抢人才,如何创造竞争优势、赢得先机?在高新区看来,首先要认清自身优势。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毗邻大学城12所高校,有强大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优势,同时区内汇聚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入驻企业4000多家。 每一所高校、每一家企业都是一张网,联通世界、全国的人才。“我们主要围绕‘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成就人才’3个要素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业界‘伯乐’相才、荐才方式,实现以才引才、以才聚才。”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伯乐”有热情模式有成效 在发现人才上,高新区瞄准重点产业链的“高精尖缺”人才,面向社会聘请一批“引才大使”,并实行聘用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我们在高新区发展,切身感受到这里优越的人才环境,也希望能够引进更多和企业相关的项目、人才,实现互利共赢。”“引才大使”、福建力普环保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松说。 在推荐人才上,高新区创新推行人才“举荐制”,聘请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宝银等11名行业领军人物,组建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这打破了传统评审方式,将人才的评定权交到与产业和市场更接近的举荐人手中,为有发展潜能的优秀创新创业人才开辟了绿色通道。”李宝银表示,委员们上任后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开展引才工作。 据了解,“引才大使”、高层次人才举荐委员会8月成立以来,各项章程已理顺,下个月将开展人才日活动,邀请大家共谋人才发展大计。 在成就人才上,高新区也推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以培养科学家、发展企业家、支持青创家为目标,推行‘尖端人才+高端平台’‘高校+高企+订单’‘创客+孵化器+科技金融’等模式,真正把人才引进来、用起来。”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不少模式已初见成效。在海西园,由高新区与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共建的省光电产业基地正在火热建设,已引进中科芯源等10多个中科院系统人才和项目团队;在创新园一期,迈新生物与福州大学合作建设肿瘤诊断研究所,研发的免疫组化试剂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培育基地上,高新区联合国内创新加速领域首家上市企业创业黑马,共同打造福州“独角兽”加速基地…… 硬政策优服务暖心留才 让人才“愿意来”“不想走”,高新区的底气除了源自新机制,还依靠硬政策、优服务。 “出台‘黄金12条’等人才专项政策,让人才看得见、用得上、拿得到。”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已兑现人才奖励金2500多万元。其中,北卡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特聘专家陈明志获得各级奖励560万元。 在服务上,高新区建立全流程帮扶机制,由“一把手”主抓、区领导联系挂钩,为人才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科技创业领军人才、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张其清在高新区创办了福建吉特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推进中遇到一些难题,高新区主要领导有电话必回,及时安排部门对接”。如今项目进展顺利,一期预计年底启用。 此外,高新区还在全市率先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创新“专人专线专窗”机制,为人才提供公寓申请、社会保险办理等14项服务,还开通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