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记者 钱嘉宜 北枕鼓岭,南沐闽江。一个世纪前,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眼光独到,在马尾魁岐村主持规划设计了福建协和大学,留下了一片至今都令人称奇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创办于1915年的福建协和大学是福州现存最大的近代教会学校建筑群,也曾是闻名全国的高等学府,从筹建到停办短短36年间,曾吸引叶圣陶、郭绍虞、董作宾、林兰英等知名中外学者任教,共培养国内外院士14名和一大批专业人才。后来,校址转为福州铁路局、制药厂使用,如今闲置荒废,建筑现状堪忧。 今年,市政协高度关注福州文保工作,将“关于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保护和利用的建议”纳入年度专题协商和重点提案,通过半年多实地查看、深入调研、深化推进、协调对接,提出了包含6条措施、8个项目清单的建议,并将该项议题提升为主席会议建议案。在12日召开的协商会上,委员们更是围绕该课题展开热议。 建议案提出: 整体现状堪忧 保护刻不容缓 会议伊始,市政协课题组成员开门见山呼吁社会直面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面临的三大困境。 “据统计,历史建筑群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共16处,经历百年日晒侵蚀,损坏严重,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课题组成员表示,此外,1958年后,校址由福州铁路局、福州制药厂、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使用,遗留下的工业遗产尚未纳入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老建筑群内部空间混乱,未能展现出整体氛围和闽江北岸城市的景观风貌。 对此,课题组成员认为,应学习贯彻《〈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以福州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持续加强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具体建议包括加大力度回收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明确保护修复时间表、路线图,提升保护等级,尽快颁布实施《福州市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加快主要建筑维修保护,建立开发利用长效机制等。 委员建议: 攻保护修缮 重开发利用 “修旧如旧,方能体现老建筑群的独有韵味。”市政协文史研究员卢美松认为,该建筑群是近代中西合璧的代表之作,又拥有着优越的山水景观资源,要通过专业的设计规划,尽量全面完整地展现其全貌。 保护起来后,还要解决“活化利用”的问题。市政协委员陈硕说,要鼓励文物、历史建筑的功能转型,增加文化展示、商业服务、旅游休闲等功能,赋予其相适宜的当代使用功能。 “保护的视角要放得更宽些。”市政协委员张振玉表示,可同步加强沿江景观环境提升和基础设施改造,更新完善配套设施,传承和延续近代城市文化传统,打造彰显城市里是新活力的高品质空间。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智库成员池志海则从吸引年轻人的角度指出:“2022年是协和大学旧址正式启用100周年,可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测绘、手绘、照片等形式将建筑群集结成册出版。” 部门回应: 尽快会商落实 出台政策措施 会上,市名城委表示,保护规划颁布指日可待,“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的《福州市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已于去年底通过专家评审,将尽快提请市政府公布实施”。规划编制单位已充分吸纳政协委员意见,将在完善用地功能布局、梳理建筑保护整治思路、优化静态交通和慢行系统、提升整体环境品质等方面修改完善。 市文物局介绍,已将该建筑群列入我市下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备选名录,并将尽快启动文科楼、理科楼、光国楼、光荣楼的修缮工程。 在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福建协和大学历史建筑群知名度的问题上,市委宣传部表示,将组织市属媒体对接,充分挖掘相关历史故事进行报道宣传,并跟踪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进展,结合世界遗产日、世界遗产大会等重要活动节点,综合宣传福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积极保护历史文物的两点成效。 此外,晋安区政府、市财政局、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均表示将加强配合协作,进一步落实好该历史建筑群保护相关工作。 |
相关阅读:
- [ 08-10]奖励近两千万 漳州高新区表彰一批优秀建筑企业
- [ 08-08]匠心传承古建筑营造技艺
- [ 08-02]省中房建筑经济学研究中心成立
- [ 08-02]泉13491栋历史建筑迎复核 所有权人可自行申报
- [ 08-01]埃及发掘出古希腊罗马时代建筑遗址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