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闽侯文化馆古厝非遗传承夏令营精彩纷呈

2019-08-03 07:51:57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当古厝遇见非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日,一场古厝非遗传承夏令营在闽侯热闹开营。

  孩子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竹编。

记者 谢星星 文/摄 实习生 苏怡莲

当古厝遇见非遗,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日,一场古厝非遗传承夏令营在闽侯热闹开营。50多名小朋友和“大朋友”探访百年古厝,既领略古建筑的深厚底蕴,又在古厝中体验了非遗项目,最后还前往闽侯县博物馆感受高科技下“活”起来的非遗文化。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营员们纷纷感叹:“太过瘾了!”

本次活动由闽侯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主办,闽侯县文化馆、福州日报承办,闽侯县博物馆、白沙镇文化服务中心、新坡村党支部、村委会联合协办。

寻美古厝:自觉参与保护文物

“这里是永奋永襄厝,是宋末民族英雄江万里后裔永奋、永襄兄弟建的。”夏令营第一站来到闽侯县白沙镇新坡村,讲解员邱娟平一开口,就深深吸引了营员们的注意力。

古厝纵向排列有7座,连成一体,是闽侯典型的古民居建筑群。“古厝厅堂面阔9米多,深超25米,高10米多,如此宽敞高大的厅堂全国罕见。”邱娟平带着大家走进古厝,一个个彩绘、灰塑、雕刻神态生动,门窗与格扇中雕饰的鱼、虾、蟹、蚌等水生动物图案,透露出新坡村浓郁的江海文化气息。

记者看到,院内书院二楼长达数十米的美人靠十分精妙,被视为镇厝之宝,上面还雕刻着108组形态各异的人物、花卉图案和吉祥文字饰样。“太有意思了,这座古厝真的好美。”家长林鑫和孩子张含芝听得入迷,看得仔细,还不时拍下照片、小视频。

“古厝至今仍存许多未解谜团。江氏兄弟世代为农,兴建这1万平方米的房子,钱从何而来?”邱娟平的精彩讲解让营员们对古厝的故事充满好奇。更让营员们赞叹的是,邱娟平不是专业导游,而是新坡村的媳妇,为传承文化、保护古厝,自学成了讲解员。

“听说村民还自发组织管理团队,天天都有人来打扫卫生,大家一起防火防盗,真是太棒了。”家长唐闽真告诉记者,这里的故事非常励志,孩子们很受鼓舞,“激励我们也要加入保护古厝的队伍。”

非遗课堂:传承人手把手传授技艺

闽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拥有2项省级非遗项目、10项市级非遗项目和24项县级非遗项目,涵盖技艺类、表演类、民俗类等,门类十分丰富。昨日,主办方就将省级非遗项目——闽侯传统竹编工艺课堂搬到了古厝中。

古朴厅堂方方正正,蓝天白云与青砖黛瓦交相辉映,阵阵穿堂凉风惬意怡人……在古色古香的永奋永襄厝,一张张长条桌摆开,一张张凳子整齐排列,营员们人手一只竹编材料,等着老师指点一二。

“闽侯传统竹编工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竹编生活器具。”闽侯竹编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郑贻坚昨日专程从鸿尾乡超墘村赶来。简单介绍完竹编工艺,郑贻坚就手把手教大家编竹球,“你看,就是这边穿过去,那边穿出来。”“老师,你看我这样对不对?”……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这次夏令营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不仅好玩,还学到很多知识,特别是让孩子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家长陈容英告诉记者,她不仅带孩子来,还带了老父亲来,老少都玩得很开心。

致力于非遗传承和传播的郑贻坚有50多年的竹编技艺史,如今只要邀请他讲课,他有空都会答应。“希望通过每一次的传播,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郑贻坚说。

乐游博物馆:高科技中感受“活”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在今年2月对外开放的闽侯县博物馆里,非遗馆就借助高科技,精彩呈现出闽侯的非遗文化。昨日,营员们在这里与非遗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妈妈,这是怎么做出来的?看起来好厉害。”“这些都是老师傅的好手艺,你想不想学?”……传统竹编工艺、闽侯南少林咏春拳术、软木画、脱胎漆器……一走进非遗馆内,生动展示的各类非遗项目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馆内的互动设备让小营员们兴趣满满。如在体感学习咏春拳设备前,大家兴奋地跟随着动画人物的动作,学起咏春拳。“虽然没有老师教,但跟着设备学,动作不到位就不会进行下一个动作,也很好玩。”家长陈敏说,这样寓教于乐的互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

“这次特意选取闽侯代表性古厝、非遗项目,以及互动性强的博物馆,组成免费的一日游夏令营线路。”闽侯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希望通过这一带领孩子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让保护古厝、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深入人心。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