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福州市政协首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

2019-07-26 07:55:26 邱陵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各方建议:形成“五位一体”防控模式

在现场连线环节,武汉和福州两地医疗专家、学校负责人和政协委员共同交流近视防控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议和对策。

市政协委员、福州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赵广健表示,近视眼的发生有3个特点,分别是“小”“深”“高”,即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患病率居高不下,度数深的患者在增加。“研究发现,近视真正发生的潜在危险期是学龄前。”赵广健建议,6岁~7岁的孩子应该有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如果幼儿园不关注孩子的近视防控,不给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就会造成远视储备不足,在小学期间发生近视,所以一定要抓早。

市政协委员、屏山小学校长程敏文认为,预防青少年近视工作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活动空间,如运动场、球场等青少年活动场所,让青少年走出室内,远离手机,走进自然、参与运动。家庭也要创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放下手机,远离电脑,共同营造温馨互动场景,那么预防工作一定会有可期的效果。

东南眼科医院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副主任房鑫鑫也建议,不管青少年学生视力如何,每隔半年一定要到专业医院做医学验光,生活学习中注意用眼卫生,端正读写姿势,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减少近距离用眼,要多到户外走一走。此外,对于一些近视加深较快的患者,可以到专业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可以很好地延缓近视的发展,保持白天清晰的裸眼视力。

在福清分会场,市政协委员何飞建议,成立市县两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明确组织架构,细化工作任务及流程,针对性开展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的检查分类、建档、跟踪干预、宣传咨询、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预防保健服务,采取多种干预指导方式减少近视的发生。

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一医院的市政协委员林雯表示,近视也是慢性病,可借鉴已开展的慢病管理模式,预防、初诊在社区,确诊、规范治疗到上级医院,跟进回访管理回社区。“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社区可根据条件融入近视防控工作。”

市政协委员陈杰建议出台《福州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以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推动近视防控措施全面落实。如,明确规定学校不得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应重视课间眼保健训练等。

部门回应:完善近视综合防控机制和视力监测管理

会上,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等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也就近视预防工作作出回应。

市教育局局长唐希表示,今年5月市教育局等八部门转发了《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成立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全市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年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将联合开展防控工作考核。同时,市教育局正与市财政局、市卫健委沟通,计划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市属中小学校学生开展每学年四次视力全覆盖筛查,要求各县(市)区按规范开展学生视力监测、建档工作。

在改善学校视觉环境方面,今年福州已有17所市属学校申请893万经费用于更新健康护眼、高效节能的教室照明产品。近期还将再次联合市卫健委部署开展托幼机构、校外培训机构、学校采光照明“双随机”抽检工作;强化学生体育锻炼方面,进一步规范中考体育测试,明年将提高计分到40分;开展体育、艺术活动为主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增加学生运动时长。

市体育局局长张涵回应,将推动更多的学校加入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学校的创建;继续发挥各县(市)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作用,扩大对儿童青少年免费开放的辐射,增加公益培训的项目。同时,增加适合儿童青少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场所的建设力度;竞赛方面,将增设体育竞赛项目及场次,吸引更多的儿童青少年走出来,投入到户外体育活动中。

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郭春曦表示,下一步将组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队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近视防控站点,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片联系中小学校制度,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在近视防控工作经费投入方面,市财政局副局长黄振奋表示,下一阶段,将新增安排儿童青少年视力防控专项经费180万元,支持开展视力筛查,建立学生视力健康防控档案;支持“福州市中小学实践基地”二期建设,丰富提升学生社会实践户外活动方式和内容。同时,新增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专项经费,所需经费纳入市教育局部门预算统筹安排。

针对配镜市场的乱象,市市场监管局调研员李振强表示,将眼镜、学生用品等纳入抽查检验的重点,加大对批发、代理、物流、仓储等源头环节的抽检力度。对抽检不合格的眼镜产品,严格100%落实后处理,对问题产品、问题企业、问题区域开展“回头看”,督促整改落实到位。

另外,市人社局、市新闻出版局、市文旅局也从各自工作实际作书面回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