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7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朱榕)记者11日从市交通局了解到,针对公交场站缺口、公交车辆“无家可归”的情况,我市交通部门将分成近远期启动新一轮公交场站规划建设,针对薄弱地区5年内建设63个公交场站,并探索配建型、立体开发等新模式,节约土地资源,解决发展瓶颈。
现状:
公交场站缺口近5成
长期以来,我市公交车因为场站不足,面临“无家可归”。一到夜间,一辆辆公交车往往“露宿”街头,一旦场地变更,还要东挪西腾,甚至白天也要占道停靠。昨日下午,在索高广场对面的康城小区,记者看到9路、109路、28路公交均停靠在路边,并成4排,占了部分车道。
据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城区共有公交停保场17处,面积约40公顷,其中部分场地还是租借来的,目前仍有200多辆公交车夜间占道停靠。公交首末站(含枢纽)177个,国有的30个,临时租借的30个,占道使用的117个,占比达到66%。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福州现有公交车辆6524标台,按照既有规范,公交单车面积应满足200平方米/标台,即现状用地应达到130.8公顷。而现状国有公交场站用地仅58.1公顷,缺口用地72.7公顷;算上租借用地16.19公顷,仍存在56.5公顷的用地缺口,将近5成。
公交场站建设滞后,直接后果就是部分地区公交线路进不去,影响市民出行。以淮安半岛为例,现有金辉和保利两个小区、数万居民,但因为小区规划原因,无法供公交车辆停放和驾驶员休息,导致市民仅能靠一部536路公交出行,且要步行很长一段距离。
探因:
“公交优先”未能落实
为何公交车辆无处可停?据上述负责人介绍,公交车“无处安家”,主要因为“公交优先”政策未能很好落实,且前期规划、土地划拨、扶持政策不到位。
据了解,此前公交场站用地并未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些大型社区建设时未能事先落实场站用地,待后期人流密集后再“见缝插针”,因为面临土地权属问题,导致后期公交服务欠缺。
其次,因为首末站需要一定的停车、存车甚至维修养护的空间,所以公交首末站对用地面积、站点位置都有一定的要求。记者了解到,公交首末站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上,而且必须在场地比较开阔的地方,对用地紧张的市中心来说,选址也存在困难。
解决:
近期建设63个公交场站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完善公交场站选址布局,市交通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委托规划院编制了《福州市公交场站专项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重点对公交薄弱地区加快场站建设,近期至2023年,远期至2035年。
根据我市近远期公交车拥有量,《规划》布局公交综合车场19处,公交停车场21处,公交换乘枢纽84处,其中对外综合交通枢纽9处,轨道交通接驳枢纽45处,一般换乘枢纽30处。
结合城市旧改情况,考虑公交场站迫切性需求,交通部门将选取用地落实难度小,实施较为容易的场站,形成近期建设项目清单。2019年至2023年计划实施63个公交场站,用地面积约69.57公顷。
提升:
加强配建和立体开发
据悉,福州近年来借鉴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国内外城市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场站建设模式。坚持节约土地、因地制宜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倡导配建型及小港湾公交场站,结合周边物业进行综合开发,计划在秀山、亚峰、地铁金山站、后坂、城门、梁厝、下洋江口等12处公交场站用地结合周边物业进行综合开发。
目前,地铁金山站公交枢纽站已启动建设,占地约6800平方米。该项目系福州第一个轨道站点、公交场站和上盖物业一体化开发项目。该地块在土地出让时,就明确要求土地摘牌单位要配套建设公交枢纽站,并移交给相关部门,解决公交停放问题。
此外,公交场站也由以前的低容积率向立体开发转变,比如在建的斗门公交停车场及拟建的义序公交综合车场,均考虑了立体开发,单车占地面积大幅减少。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严格控制公交场站用地、完善公交场站建设机制、健全公交场站用地收储机制,从源头解决公交“无家可归”问题。
这些薄弱片区将加快场站建设
目前,城区西北部、东南部以及马尾、长乐、闽侯甘蔗、南屿南通等组团缺乏大型公交停保场。
公交首末站薄弱片区有金牛山公园至乌山西路周边、五凤兰庭小区周边、梅峰路沿线、太平汀洲片区、上海新村周边、祥坂、鳌峰洲、烟台山至大坪路周边、淮安片区、华润橡树湾至飞凤山公园周边、金山公园东侧片区、新店、三江口、螺洲、南屿、南通等。
根据公交和地铁换乘需求,共布置45个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其中1号线9个、2号线及其延伸线12个、4号线11个、5号线12个、6号线8个、滨海快线2个,9个位于两条轨道线路的换乘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