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闽侯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

2019-06-18 08:24:59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2017年以来,闽侯大手笔投入保护文物,安排常规文物修缮经费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经费3650万元,开展了永奋永襄厝、大本厝等文物异地保护及修缮工作。今年起,闽侯将推出一年一专题文物修复工作,用若干年时间将全县文物全面修复保护起来。

闽侯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工作

  白沙远济桥。严亮 摄

重点项目让路文物保护

在闽侯上街镇,重点项目省委党校新校区建设中,项目方让出120亩土地,作为赤塘山遗址的遗址公园。这一主动保护举措被传为佳话。

“省委党校新校区项目地块审批早在八部门联审机制启动之前,是省市重点项目。”林升说,在该项目建设中发现项目涉及文物点赤塘山遗址后,县里积极与项目方沟通,很快达成保护共识。

除了主动出让土地作为遗址公园外,项目方还投入200多万元进行考古发掘、墓壁保护。在各方力量的积极配合下,去年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组队,开展了赤塘山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为考古研究增添了新的珍贵资料。

像这样的重点项目让路文物保护的案例,在闽侯还有很多。各个项目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尽管项目变更、调整要增加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建设周期也会延迟,但为了文物保护,一切都值得。

“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从上到下贯彻传达,成为所有项目建设中的共识。”闽侯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闽侯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以县委书记为主任、县长为常务副主任,各相关县直部门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为主要成员,文物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人人争当历史文化保护者

“永奋永襄厝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总面积1万平方米。”在闽侯白沙镇新坡村,村党支部书记江爱盛介绍起古厝来,头头是道。

走进这座几百年的古厝,一个个彩绘、灰塑、雕刻神态生动,门窗与格扇中雕饰着的鱼、虾、蟹、蚌等水生物图案,更透露着新坡“海洋文化”的浓郁气息。此前,古厝《中国厅堂》的编著者——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路秉杰在参观古厝时发出“要看厅堂,就要看新坡厅堂”感叹。

“2006年村里就组建了古厝管理委员会,村民还自发成立了保护协会,大家都想出份力。”江爱盛说,古厝是村里的宝贝,更是村民的乡愁,游子逢年过节都会带着子孙回到这里。

为深入挖掘永奋永襄厝历史价值,此前闽侯县出资对古厝进行抢救性修复。“漏水的地方都补好了,还配齐了消防器材,电线也全部套管改造,白蚁防治也在进行中。”江爱盛告诉记者,经过修复的古厝更美了,知名度更高了,如今村里几乎人人都能讲述古厝故事。

保护文物的情怀不仅村里有,闽侯大地处处可见。2016年,受台风袭击,山洪冲毁了县内5座古廊桥。为找回散落的廊桥构件,闽侯人沿着河、绕着溪,步行找寻了几天几夜。“我们最远走到连江县,终于将大部分主要构件找回。大家都高兴极了,回来时沉浸在喜悦中,都忘记了疲劳。”说起当年辛苦奔波之旅,闽侯县博物馆负责人周丕铧感慨万分。如今,这些古廊桥正在被修复保护。

2017年以来,闽侯大手笔投入保护文物,安排常规文物修缮经费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经费3650万元,开展了永奋永襄厝、大本厝等文物异地保护及修缮工作。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