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又一“全国首创”落户福州 “振渔1号”在连江定海湾正式启用

2019-05-25 07:16:49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全国首创的深远海海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渔1号”在连江启用。作为“海上福州”重要项目之一,“振渔1号”将展开深远海养殖试验,为我省海洋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径。基地的所有者——福州力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也参与了“振渔1号”的研发,并计划投入10万尾大黄鱼参与深远海试验。

又一“全国首创”落户福州 “振渔1号”在连江定海湾正式启用

  全国首创的深远海海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渔1号”在连江启用。

福州日报记者 蒋雅琛/文 黄立新/摄

向海进军,福州再下一城!

24日,全国首创的深远海海鱼机械化养殖平台——“振渔1号”在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湾海域正式启用,这是继“振鲍1号”之后福州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合作的又一个重大成果。作为“海上福州”重要项目之一,“振渔1号”将展开深远海养殖试验,为我省海洋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拓新路径。

这是一次为渔业

提质增效开展的试验

“振渔1号”所在的定海村位于连江黄岐半岛,面积仅3.2平方公里,却有全省最大渔业养殖基地。基地的所有者——福州力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也参与了“振渔1号”的研发,并计划投入10万尾大黄鱼参与深远海试验。

10万尾大黄鱼价值不菲,为什么敢做这样的尝试?力美水产科技总经理许福安告诉记者,养殖走向深远海是趋势,为实现这一目标,“振渔1号”进行了多项创新,比如采用自动旋转专利设计,就攻克了长期困扰渔民的渔网附着物难题。

许福安介绍,传统的塑胶深水大网箱容易附着牡蛎等生物,容易导致渔网破损,出现“跑鱼”现象。因此,渔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网,增加了养殖成本。“振渔1号”的网箱有三分之一露出水面、三分之二浸泡在水中,每两天可旋转120度,避免了渔网附着物的生长。“很多渔民表达了参与的意愿,未来试验成功了,他们也将获利。”许福安说。

这是一次智慧养殖

“福州模式”的探索

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智慧养殖模式。

乘船缓缓靠近“振渔1号”养殖平台,记者看到一个形似橄榄球的巨型网箱。据悉,“橄榄球”总长60米,宽30米,养殖水体达13000立方米,预计可年产优质商品海水鱼120吨。

“这个‘大块头’拥有大智慧。”“振渔1号”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可自动监测海水PH值、盐度和含氧度,所有数据通过“电信通信卡”无线传输到养殖户的手机终端,只要下载一个APP,就能轻松掌握整个平台的所有监测情况,实现“一机在手,一目了然”的智慧养殖模式。

去年在连江东洛岛海域投用的“振鲍1号”也搭载着一套智慧养殖系统,通过平台的智能化与数据化,建立健康养殖的监控体系,实时监控鲍鱼生产及周围环境的各种参数。截至目前,“振鲍1号”运转良好,经对比发现,鲍鱼的生长速度较之前提高了15%,成活率提高了10%,人力成本节约了三分之二。

待这套深海养殖模式成熟,将在闽东北协同发展区复制推广,让更多养殖户受益。

这是一次强强联合

建设“海上福州”的实践

“我们很看好‘海上福州’的发展前景。”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知名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副总裁说。

去年“5·18”期间,我市与振华重工签订了《“海上福州”海洋经济产业战略合作协议》,以连江海工养殖装备的研制作为重要突破口,引进振华海洋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与研发力量,翻开我市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领域的新篇章。

陈斌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振华重工在各级海洋渔业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以打造连江深远海养殖示范区的“连江模式”为试点,逐步积累形成“连江经验”,打造智慧海洋产业链,“福州是振华重工的福地,我们将从连江出发,全面推进‘海上福州’建设,为促进连江、福州和福建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延伸阅读】

“振渔1号”模型将亮相渔业周 市民可前往参观

记者 蒋雅琛

5月30日至6月1日,2019海峡(福州)渔业周·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将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振鲍1号”“振渔1号”模型也将亮相展会,感兴趣的市民可前往参观。

今年,渔业周在继续举办中国(福州)世界金鱼大赛、金鱼文化节、鱼丸节、鲍鱼节、海带节等品牌活动的基础上,突出打造“海上福州”、“稻田养鱼”示范和深远海养殖装备等展示专馆,重点展示福建、福州渔业可持续发展新品牌、新模式、新思路、新规划。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