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巧念“橄榄经”村民得真金——来自闽清县梅溪镇白河江自然村的蹲点报告

2019-05-22 07:27:26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从昔日村民靠拾柴火、做搬运工勉强度日,到如今依靠橄榄种植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2万元,白河江的变迁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技术新渠道“中国橄榄第一村”美名扬

为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农户增收,近年来,梅溪镇大力发展橄榄特色产业,成立橄榄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技术、产品营销等服务。

张孔江注册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用自己的经验带领大伙改良品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橄榄种植专家与合作社形成帮扶指导关系,实地教社员掌握嫁接技术。橄榄嫁接和采摘期,合作社还组织社员和周边农户集中观摩教学,让大家都能掌握技术。

橄榄种植的好势头也吸引了不少城里的年轻人来白河江创业,陈锐就是其中之一。5年前,他在村里创办了福建白河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帮村里注册了多个橄榄品牌,并借助互联网等新渠道,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了让更多人一年四季吃上鲜果,陈锐还与其他企业合作研发微晶冻橄榄保鲜技术。

据了解,白河江82户近400人创造了5000多万元的年产值,种植户年平均收入60 多万元、人均收入12万多元,最高的年收入达500多万元。村民们盖了新房、买上新车,闲暇时间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橄榄经”,研究橄榄种植技术,“中国橄榄第一村”的美名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记者手记

产业兴旺 勾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在白河江干部和种植户讲述的橄榄种植发展变迁中,记者看到了一部生动的“乡村振兴史”。

乡村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梅埔村原村支书张孔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感叹改革开放带来了橄榄种植的“复兴”,党的富民政策搞活了农村经济。

有了政策支持,还要有决断力。白河江要怎么发展才能让更多人富起来?张孔炎看到了本地的自然优势和橄榄的高经济价值,因地制宜“复兴”了橄榄种植,极具魄力地带头先行,消除村民疑虑。

认准了产业方向,接下来就是辛勤耕耘。种植户们不仅四处奔走,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嫁接,提升橄榄品质,还紧跟时代潮流,围绕技术研发、推广营销进行了不少尝试。

如今,白河江人腰包鼓了,笑容甜了,生活越来越好,兴旺的产业勾画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