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乡状元”来了 畲村一年淘金百万元

2019-03-24 07:40:17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罗源秀岭畲族村给出了答案:生态山水+特色产业+农耕文化,让这里成为游客的“解忧杂货店”,鸡蛋卖出“生态价”“乡愁价”。从无人问津到每年游客达3万人次,从田地荒芜到每亩增收5000元,从空心没落到每年创收百万元,秀岭这个乡村,摸索出一套乡村振兴的“状元秘籍”。

“乡状元”来了 畲村一年淘金百万元

秀岭畲族村的老建筑被改造成特色民宿。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郑瑞洋/文 杨勇/摄

一个鸡蛋,为何可以卖到5元钱?

罗源秀岭畲族村给出了答案:生态山水+特色产业+农耕文化,让这里成为游客的“解忧杂货店”,鸡蛋卖出“生态价”“乡愁价”。

从无人问津到每年游客达3万人次,从田地荒芜到每亩增收5000元,从空心没落到每年创收百万元,秀岭这个乡村,摸索出一套乡村振兴的“状元秘籍”。

生态振兴:土鸡生出“金蛋” 这里有个“解忧杂货店”

“乡状元竹海庄园”地处罗源县飞竹镇秀岭畲族村,山路蜿蜒,从福州市区驱车需要90分钟。然而,来这里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没有预约的话,还可能吃闭门羹。

这里有何魔力?记者近日体验后发现,这里有两宝:生态资源和农耕文化。

庄园坐落在青山秀岭下、碧野修竹间,开窗可见云海,举步能登梯田,宛若一处世外桃源。庄园主人是一对夫妻:女主人朱秋容是“能工”,喜欢设计;男主人郑毅强是“巧匠”,爱搞小发明。

在他们的巧手下,村里的老建筑被改造成主题餐厅、特色民宿。朱秋容还从世界各地淘来一些小玩意,从村里淘来老物件,用旧农具、旧皮箱、旧门窗等打造具有浓厚乡愁的“游客之家”。罗源畲族服饰是“镇店之宝”,极具民族特色。

“竹林里‘种’酒、梨树下荡秋千、房前种菜、山间挖笋、田里捞鱼、晨割稻子、夜数星星……数十种乡野之趣,让城里人体验到独特的农耕文化,忘记烦恼。”多次到这个庄园的刘先生说,这里就是游客的“解忧杂货店”。

竹林“种”酒,尤为有趣。“竹子还未分枝时,用针管将原浆白酒注入竹子中。8个月后,竹香渗入酒中,越发甘醇。”罗源游客黄先生说,几百元一瓶的竹筒酒已成抢手货。

此外,土鸡蛋、土鸭蛋、乌米饭、莲子、血米也成了热销货,有的还供给了福州市区的月子中心。

一个鸡蛋5元钱,一个鸭蛋3元钱,有人会问为何这么贵。“我们卖的不是产品,是生态,是体验,也是乡愁。”朱秋容说,他们与村民“有约在先”——按照严格的标准养殖鸡鸭,杜绝饲料,让鸡蛋鸭蛋给予游客最生态的舌尖体验。

“生态+文化”的双重体验,每年给这里带来3万人次游客。

“乡状元”来了 畲村一年淘金百万元

  罗源秀岭畲族村的土鸡蛋、土鸭蛋、乌米饭等成了热销货。

产业振兴:稻田养出肥鱼 这里有群“乡村合伙人”

几年前,这里的鸡蛋只值几角钱。而且,那时秀岭村是个“空巢村”,仅有10多名留守老人。没有人气,显得没落。

朱秋容和郑毅强是外地人,2014年买笋,“结识”秀岭村。“我掏5万元买笋干,一个年轻人卖出两大卡车,只赚了2000元。”朱秋容被这里的好山好水吸引,更被村民的淳朴打动。

夫妻俩留下来创业,成立公司以及畲农合作社,而且规划建设5000多亩的飞竹高山湿地农业休闲旅游综合体,吸引青年返乡创业。

合作社采取“庄园+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成了他们的“合伙人”。最初的项目是“稻田养鱼”——村民来养,庄园来卖。

“稻田养鲤鱼,鲤鱼吃稻虫,不仅荒田复耕、鲤鱼肥美,每亩还可增收5000元,带动村民就业,一举多得。”飞竹镇党委书记黄翚告诉记者,经过4年努力,“稻渔休闲区”获得省市休闲农业示范单位称号,而且辐射9个村,带动发展稻渔产业基地近千亩。

现在他们又尝试“莲田养鱼”,并与省农科院生态所合作,打造“稻田养鱼”升级版。

文化振兴:推介畲族文化 这里有个“美丽中国梦”

田地不荒了,村民也返乡了。

“以前在外面打工,每月2000元。如今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在庄园帮厨的村民肖秀梅说,她丈夫帮忙种田,每天工资有200元。庄园雇用了30多名村民,月平均工资约为4000元。当年卖笋的年轻人林太容成了合作社社长,也在庄园打工,年底还有分红。

而村里的老人,种了青菜,养了鸡鸭,只要是原生态产品,都可以高价卖给庄园。朱秋容算了一笔账:依托庄园,一年下来,村里可有百万元收入,其中包括村民农产品收入40万元,村民工资和社员分红40万元,田地和竹林租金20多万元。

久而久之,“合伙人”变成了“亲人”。朱秋容成了村里孩子的“干妈”,被人称为“阿强嫂”。老人家里电灯坏了,或是自行车链条掉了,喜欢找“阿强哥”帮忙。

庄园举办了罗源“稻鱼·畲风”节,推介畲族文化。畲农书屋对村民开放,其中不少书籍是热心游客寄来的。庄园还设立了巾帼实训基地,“阿强嫂”打算培训村里的妇女,让她们加入“大合唱”队伍,踏上一条接地气、聚人气、集财气的乡村振兴道路。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