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二十九是福州的拗九节。这天,福州人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熬煮而成的甜粥称为拗九粥。这碗粥或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或由已出嫁的女儿送回娘家,奉上一片孝心和祝福。
拗九粥里滋味长。从2005年至今,福州已连续15年举办“我们的节日·拗九节”系列活动。拗九粥从民间走来,拗九节也被赋予了新的别名——孝顺节,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孝老爱亲节日,堪称最具福州特色的传统节日。
从传说到传承 打造节庆文化品牌
福州民间相传,拗九节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乡人感叹目连孝心,仿其孝行,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沿袭成俗。
2004年,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已故)偶然发现一张老照片,画面内容是清末民初一名妇女回家给父母送拗九粥的情形。方老感慨不已,100多年前,拗九节就是一个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节日了。而2004年,始于草根的拗九粥已经不太“流行”,有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拗九粥。他觉得需要做点什么,唤起整个社会对孝亲敬老的重视。
“当年方老一提议,我就答应了。我们联合福州大饭店尝试举办了第一次拗九节活动。”福州同利肉燕第四代传人、闽都文化志愿者陈君凡回忆,2004年的拗九节,百名来自10个行业的老人受邀而来,围着圆桌喝粥,其乐融融。“一位老华侨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这是做了一件好事,唤起了乡情,弘扬了孝道。”陈君凡告诉记者。
当年的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方炳桂趁热给市委文明办写信,建议把一家一户的孝行放大到全社会,形成一个政府牵头倡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孝顺节”。倡议被立即采纳。2005年正月,市委文明办等部门正式发文,举办首届“拗九孝敬节”,这也是福州打造“我们的节日”系列民间节庆文化品牌的开端。
15年过去了,拗九节已成为福州家喻户晓的重大节日。“拗九节作为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传统节庆文化,是福州市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明家庭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市委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推动“申遗”等工作更好地传承保护拗九节,让优秀的节日内涵融入时代精神,让这碗粥更有温度,更能滋养文明。
今年,在做好前期申报的有关准备基础上,拗九节正式启动申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从小家到大家 满城尽送拗九粥
一到拗九节,整个榕城因为一碗粥变得温情脉脉。看似微不足道的拗九粥,送给父母、邻居,及需要关爱的陌生人,它的温暖便不断传递,化为全民的尊老孝亲行动。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时间做不够;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1日,福州话歌曲《掼粥掼到厝门口》旋律响起,鼓楼区200多名老人齐聚在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前,观看文艺表演,品尝香甜的拗九粥,还领到了敬老大礼包。
连日来,此类敬老爱亲活动在全市处处可见。在人来人往的三坊七巷南后街,爱心企业正举办为期10天的“拗九感恩情”系列公益活动,免费发放拗九粥料,并在拗九节进行赠粥、施粥、义诊等活动。“这项活动我们开展了8年,每年都要送出1万份粥,意在宣传孝道。”负责人林善元说,他常看到有中年人带着年迈的父母来,并亲手喂粥行孝。“小家庭和谐,社会大家庭更美好。”
拗九节活动一年比一年更广泛、更丰富,2014年就已逾百场。“在政府的组织与倡导下,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拗九节送粥的队伍不断壮大,我们走出福州大饭店,深入社区、福利院等老人集中的地方。”陈君凡说,他很欣慰地看到,社会各界都在行动,节庆活动向社区、农村、学校、景区等地不断延伸。
“全民都来做这件事情,才是有意义的。”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说。从千人捧场的村镇“孝顺宴”,到数十万人次参与的网络“送粥”,从文化民俗专家学者集聚道德讲堂、拗九论坛,到入户关爱老人的志愿服务……人不分亲疏,事不分大小,拗九节活动内容在实践中不断拓展。
从“一家之粥”到“满城粥香”,拗九节庆活动从一家一户的儿女感恩之行,升华为千家万户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
从习俗到习惯 敬老孝亲常态化
“一碗甜粥赠老人,传达出子女对父母的孝心,体现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美德。”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方向红说,15年的拗九节活动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市民,特别是未成年人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
“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1日上午,连江县凤城镇林氏祠堂里,连江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为到场的50位老人送上象征长寿、平安的拗九粥以及太平面和太平蛋等礼品。亲子舞蹈、汉服走秀、跆拳道表演……精心准备的节目赢得阵阵掌声。“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关爱、孝顺长辈的美好情感。”副园长张明英说。
对我市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而言,拗九节是一个学孝的契机。拗九节期间各学校纷纷发动学生参与以孝老爱亲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活动,为长辈们制作感恩贺卡、身体力行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深入校园周边社区和敬老院为老人送上拗九粥,在青少年心中厚植尊老敬老的道德观念。
为老人奉一碗甜粥,道一声问候的一日行孝,正在发展为常态化的全社会的敬老孝亲行动。每年拗九节期间组织开展的“好女儿”“好媳妇”“好护工”、孝亲之星、敬老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就是敬老常态化的成果展示。
于山风景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刘小明,二十如一日照顾中风偏瘫双目失明的母亲,洗脸洗脚、喂饭喂药都是寻常,每天重复着平凡而又繁琐的护理工作,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福州市红十字义工服务团团长陈霞,在人们住进新楼房、孤寡失独老人愈显无助时,组织发起了“便民好邻居·服务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十多年来,坚持开展关爱活动;
福清市龙田镇西坑村的薛明贵,每周都会去探望老人郑福珠,补屋顶、做卫生、添置生活用品等等,在薛明贵与大家的照顾下,老人居住环境和生活状态明显改善。
……
省作家协会顾问、福建耕读书院院长陈章汉说,“孝道”应该是“知行合一”,要理解并加以行动。“市委文明办组织的拗九节系列活动就是带大家‘致良知’,真正把孝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弘扬起来。”
又如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馆长闻进所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践行孝道永不过时,拗九节在当代更有它的时代精神和价值意义。如今,古老的拗九节焕发新生,成为了弘扬时代文明新风的重要载体,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成为了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有效抓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