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火车跑得稳,全靠车轮稳。一列动车16节车厢共42个车轮,它们如飞速奔跑的脚,载着南来北往的旅客前行。但路走多了,“脚”难免起“茧”,走不了远路,甚至影响运行安全。这时候,动车“修脚匠”——镟轮工就要上场了。春运期间,动车组运行数量激增,他们的工作任务也增加了一倍。近日,记者来到福州动车段镟轮车间,看动车“修脚匠”杨连明如何“修脚”。 责任重大 一天至少站12小时 走进福州动车段地下的镟轮车间,46岁的杨连明师傅正站在动车组下的车床前,紧盯着面前仪器的屏幕。屏幕上有近百个按键,杨连明的手指则在按键上不断移动,调整着镟轮直径、速度等数值。 地下车间内充斥着尖锐的摩擦声,随着镟轮刀的快速转动,车轮表面很快就浮起一层细细的铁屑。杨连明透过头顶的玻璃窗,观测着正在修“茧”的动车车轮,做着进一步检查。 杨连明说,只要机器在转,他就必须站着盯着,一天至少站上12小时。春运期间,镟轮任务紧张,一般还要多站几个小时。 苦练基本功 确保“一刀到底” 杨连明号称“杨一刀”,他自1994年起从事车辆镟轮工作,为了锻炼手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他曾用端乒乓球、端满水碗等土方法来强化训练,确保“一刀到底”,防止中途加刀时可能发生的崩刀、切削表面不平整等情况。 动车组的车轮由钢材制造,长期运行,车轮表面会因磨耗产生不同程度的磨损和凹陷,使车轮圆度不够,形成更大的裂纹、造成内部损伤,影响车辆运行的平稳性。为此,动车组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进行镟轮,把轮子镟修到正常尺寸。 杨连明介绍,以CRH380动车组为例,每运行20万公里~25万公里就需要进行一次车轮镟修,如果遇到外物击打等特殊情况产生车轮踏面剥离、擦伤,这些严重的凹陷甚至可能影响动车组运行的安全,就需要进行加班加点的临时镟轮。 多年来,“杨一刀”镟修动车500余组、轮对16000余条,安全生产2931天,确保了动车安全的运行。 听到车轮声 就知道有没有“生病” 镟轮这项工作看似粗大笨重,其实却是精细至极的事情。每个镟轮刀的刀头厚度仅为1微米,每天要镟修多达64个动车组轮对,相当于用1/10粗细的头发丝在几十平方米的坚硬钢铁上“雕刻”。 “雕刻”过程必须慎之又慎,虽然有电脑辅助,但是遇到一些异常磨损的轮对还是需要人工操作。“杨一刀”靠着多年的经验,目前是人工操作的“顶尖高手”。 多年和车轮朝夕相伴,杨连明对动车镟轮时发出的噪声已习以为常,甚至还练出了特殊的本领,只要听到车轮转动的声音,就知道车轮出了什么问题。 “正常的车轮声音是呼呼的,如果出现擦伤,它就会出现比较尖锐的‘擦擦’声,碰上剥离的,声音就会闷一点,每种问题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杨连明说,常年在镟轮车间工作,他养出了“职业病”,和家人一起坐动车远行时,都会忍不住去听听,如果传来的是平稳运行的声音,他就会觉得很开心。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