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体验用石磨来磨豆浆。 福州新闻网1月3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摄)昨日,“福文化”主题展在福州市博物馆开展。200多件“福文化”代表性器物,涵盖了人们吃、穿、住、用的方方面面,展示了“福文化”的深厚内涵。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展览由福州市博物馆、福建省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联合主办,展品是从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珍藏的3000余件藏品中遴选出来的。 昨日,记者一走进展厅,便迎面见福。只见一件“福”字牌匾挂在入口处,匾上有“御赐”二字。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馆长张书岩告诉记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乾隆亲笔题字赐给时任广东提督甘国宝“福”字牌匾。甘国宝是屏南漈下村人,该村清代出了5个进士。御赐“福”字牌匾原件在甘国宝故居,被视为该村的镇村之宝,迄今未出过村。展出的牌匾是严格按照原件制作的。 进入展厅,更是满目见“福”。件件展品福气满满,如锡制的储物盒,上书“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仅寄托着人们的祝福,而且因为“锡”与“惜”谐音,提示人们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这火饭甑是做什么的?”昨日在展厅内,不少参观者对一个木制品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现在大家都不认识火饭甑了,当时这可是家家必备的。”张馆长笑着说。 据介绍,每年除夕之夜是家家户户火饭甑登场的时候,火饭甑装上米,再插上一根黄杨木,同时点上一盏“福灯”。到了正月十五,把“福灯”吹灭,同时把火饭甑中装的米倒出来分别盛在3个碗中,供祭天地和先祖。 福州市博物馆馆长张振玉表示,福州市博物馆与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已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关系,是福建省首对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进行结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配合此次展览,昨日,主办方还组织了“福文化”主题游园会,现场开展织布、打糍粑、脚踏碓等活动,市民还可在民俗专家指导下亲身体验。 |
相关阅读:
- [ 01-11]庄迁斌:让庄银成为“福文化”
- [ 10-31]景泰六福话吉祥:中国景泰蓝与中国福文化的完美融合
- [ 02-11]鼓楼福山郊野公园:体验原生态 感受“福”文化
- [ 01-21]体验“原生境”感受“福文化”
- [ 12-08]“福”文化传播及贺年明信片DIY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