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吃住还有余钱零花 从闽侯县城出发驱车近50公里,记者一行来到留守老人众多的大湖乡。对家乡的留恋,让老人们既固守乡村,又渴望能在家门口“原居安老”。大湖乡敬老院于去年10月通过“公建民营”模式开展养老服务运营工作,目前入住34位老人,大部分是特困供养人员(五保户)。 冬日的午后,阳光和煦。70多岁的大湖村五保户刘友峰身穿棉袄、头戴毡帽,坐在大湖乡敬老院门口闭目养神。“今天午饭吃的是猪肝、白菜、鸭肉、荷兰豆,还有萝卜骨头汤。”刘友峰面带笑意,还不忘向记者“炫耀”。当日,大湖乡政府还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丰厚的春节慰问品。 “去年这个时候,刘友峰可没有这般悠哉。”大湖乡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刘友峰没有自己的房子,以前一直寄居在一户乡亲家的走廊处。性格内向的他没有朋友,一天仅吃一顿饭,而且乱花救助金,生活状况十分混乱。好在通过政府的帮助,他住进了养老院。 养老院负责人林美英说,刘友峰行动方便,所以只需给他提供吃住,属于全自理这档的服务标准。政府给他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扣除入住养老院产生的费用,每月还能余下300元。此外,他的社保账户每月可以到账160元。 “这里每天的饭菜都不重样,午饭晚饭都是四菜一汤。免费吃住,每月底还有余钱当零花钱。每到过节,还有领导干部看望我们。有吃有玩有伴,生活太幸福了。”刘友峰说。如今,当地一些乡亲见到他都会不禁调侃,“才住了两个多月,你就被养得又白又胖了。” “敬老院刚运行那会儿,我们开车到100多户五保户那里挨家挨户宣传,最后只来了十多户。”林美英说,养老院一开始备受质疑,并被说成是“形象工程”,如今变得颇受当地老人推崇。一些老人经常私底下去找村干部,希望帮忙“走后门”入住。 施理光表示,去年闽侯县财政投入近1亿元,用于发展养老事业,投资额属全市最大。同时,去年该县新实施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125个,行政村(居)覆盖率从2017年的37.5%提升到2018年的80%,位列全市第一。今年闽侯县财政计划投入6000万元以上用于养老服务项目建设,除了县社会福利中心和廷坪乡、小箬乡敬老院预计今年6月前可投入使用外,农村幸福院将在年内覆盖所有行政村(居)。
|
相关阅读:
- [ 01-28]福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
- [ 01-24]人社部:完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 降低社保费率
- [ 01-24]人社部:已有17个省区市委托投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8580亿
- [ 01-24]人社部:研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 稳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
- [ 01-22]厦企获评国家级智慧养老示范企业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