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永泰嵩口镇在全市首创新型扶贫模式 “产业联盟”让65户贫困户“摘帽”

2018-12-07 08:41:42 陈木易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杨仁灼(左一)向鲍瑞坊和吴宇坚介绍图书馆的登记情况。

福州晚报记者 陈木易 文/摄

“……工作特别出色,天天整理报刊书籍,搞好环境卫生,护理盆栽花木,提前开门任劳任怨,对群众热情有加,是个诚实肯干的好同志……”这是今年初寄到永泰县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信里的内容。信中被夸赞的人,是图书馆管理员杨仁灼。

杨仁灼是嵩口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多来,在嵩口镇特色“产业联盟”精准帮扶下,他不仅每月多了1800元工资,还学会了使用电脑,工作之余搞养殖、销售獭兔、经营李园。

“脱贫后,他重新收获自信,成为嵩口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习榜样。”嵩口镇党委书记鲍瑞坊说,镇里依托“产业联盟”模式,使得全镇65户(203人)贫困户受益,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户脱贫致富。

收获认可与温暖

因残致贫户重拾信心

35岁的杨仁灼工作所在的嵩口社区公益图书馆,位于嵩口古渡口旁,是黛瓦白墙的两层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一年多来,他每天负责整理书籍,并为看书群众提供登记等服务。

“总能提前开馆,并且给每一位读者送上真诚的笑容,他给这座图书馆带来了一股暖人的温度。”杨仁灼的帮扶干部、嵩口镇首席统计员汪美珍说,这就是为何有村民写信夸赞杨仁灼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2009年杨仁灼出车祸,头部被撞伤,一边的眼睛几乎看不见,头脑思维迟钝,妻子还与他离婚。之后的两年,他无法劳作,只能在家休养,但他还要抚养一个在读小学的女儿,生活举步维艰,属于因残致贫。为此,嵩口镇政府为他办理了低保,申请各项扶贫政策,为他提供了公益性岗位。镇里还帮他申请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用于獭兔养殖和扩大李果种植。此外,他学习了竹编制作工艺,现能制作简单的工艺品,已经脱贫,成为嵩口镇“产业联盟”的受益者。

今年4月,当汪美珍和女儿带着蛋糕来到杨仁灼家中,陪他过了久违9年的生日后,杨仁灼说“一定要重新活出个样子”。

贫困户的手工艺品

商家免费优先代售

随着旅游的红火,嵩口的游客越来越多。据永泰县旅游局初步统计,平时周末嵩口游客接待量就有近7000人。在“产业联盟”的帮助下,当地一些老手艺重新活了起来。

69岁的竹艺人林登炎说,以前他都是编制传统生活工具,如今转为编工艺品,利润一下子就增加了,每个月单靠这些工艺品就有三四千元收入。在镇里的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很多旅行社会推荐他的东西,因此产品不愁销路。

嵩口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镇长吴宇坚告诉记者,通过“产业联盟”的模式,他们不仅挖掘、收集具有传统特色的竹编、斗笠、草鞋等手工艺品,还组织老手艺人给贫困户做工艺传授,并邀请年轻创客和公益组织进行辅导。

“针对这类特殊贫困户的产品,我们会动员辖区内的商家和店铺免费、优先帮助销售,‘产业联盟’的会员也会积极加入扶贫队伍,代售贫困户的产品。这样既能传承手工艺,又能帮助贫困户创收。”吴宇坚说。

65户贫困户“摘帽”

“产业联盟”将升级

嵩口镇党委书记鲍瑞坊说,1914年,嵩口成立了全省首个乡镇商会。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全国首批特色小镇之一的旅游优势,嵩口“产业联盟”在去年应运而生。

这个“产业联盟”整合了镇内零散的合作社、创意农业、民宿和手工艺等资源,如今共有传统工艺、山地农业、民宿酒店、特色小吃、创客、社会公益、旅行社、建筑工匠8大类内容,全镇264家商户是成员。这种结合古镇、乡村旅游创建“产业联盟”的扶贫模式,在福州尚属首创。

在“产业联盟”模式下,嵩口镇65户贫困户成功“摘帽”,还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户脱贫致富。

鲍瑞坊介绍,目前镇里正在筹备重新成立嵩口商会,结合古镇发展,朝着“政府引导、商会自治”的模式进行升级,以吸纳周边更多成员参与,实现抱团发展。同时,商会将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盟成员的品质、价格、扶贫等方面的监督工作。

该镇下一步还将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致力于文化崛起、生态保护、乡村复兴、旅游发展、项目带动,推动古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进而巩固全镇扶贫成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