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老仓山片区,全长4.4公里的龙津河多年来水体静滞、黑臭,沿河居民难以感受临水而居的美好。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展开后,清淤、截污、活水等难题被一一破解,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龙津河正逐渐归回沿岸居民的生活。
治理前的龙津河脏乱、黑臭。 双重清淤净河道 水系连通活力足 缓缓流淌的龙津河上,河道保洁员正撑着船,不放过一点漂浮物。“现在水质改善了,卫生也清楚了,跟以前垃圾成堆、河底冒泡相比,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家住龙津河岸小区的陈先生说。 龙津河整治前,不仅有污水直排,两岸城中村还把垃圾沿河堆放。张作朝介绍,龙津河水动力条件差,淤泥及污染物日积月累,造成水体黑臭。同时,与龙津河相连的跃进河存有4处断点。“河道间不连通,水体无法流动,越来越黑越臭,因此,打通断点是治理的关键环节。”张作朝说,在人工清淤、疏通原河道暗涵、拆迁等“组合拳”下,跃进河断点打通,为河道清淤、补水扫清障碍。 配合驳岸修复,龙津河今年进行了二次清淤,清淤完成总量24818立方米,消除了内源污染。如今,通过阳岐补水泵站,引入乌龙江水,或利用闽江潮汐纳潮入河,实现水系连通的龙津河道水质改善了,河水也充满了“活力”。 串珠公园提颜值 生态“文章”用心写 伽蓝庙附近的龙津河岸,部分裸土被暂时覆盖上了绿网,正“酝酿”着今后的滨水慢行步道空间。“伽蓝庙、雁头路两处将建设集使用和观赏于一体的串珠公园。”张作朝说,地下建设埋地式调蓄池,地面则沿河点缀草木花卉。 河岸“颜值”提升的同时,龙津河也在河道生态上做起文章。“为健全水生态系统,我们计划在水中构建植物带,同时投放水生动物。”张作朝还告诉记者,截污工程涉及河道护岸破拆,考虑建成生态活性水岸。龙津河沿岸未能截留的雨水与市政尾水可以导入生态活性水岸,经过初级水质净化后排放到河道内。 “生态活性水岸能够将岸、坡、河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效恢复河道水生态的物质、能量交换,构建一个真正健康、可持续的河道生态系统。”张作朝说。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