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5日,“风从海上来·改革进行时”采风团探访西湖这颗中心城区的明珠,点赞福州治水新路。
采访团在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中了解西湖沉淀区清淤整治工作。 PPP模式:从政府包办到引进专业力量 以往内河治理,福州采用传统政府投融资模式,存在重投入、轻产出,重建设、轻运营,重准入、轻监管等问题,部分水系治理效果反复、效率不高,群众反映强烈。 如何破题?创新模式是必由之路。 2016年12月,在梳理出800多个内河问题清单的基础上,福州首次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治理内河,将全市102条内河(含42条黑臭水体)整合形成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基本实现治理工作全覆盖。 何为水系治理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水系治理,简单地说,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政府当裁判员,评判治理效果。”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这7个项目包分别是:晋安新店片区水系、鼓台中心区水系、晋安东区水系、仓山金山奥体片区水系、仓山龙津阳岐片区水系、仓山会展中心片区水系、仓山三江口片区水系。 专业团队参与水系治理,全生命周期为15年,建设期2-3年,运营维护期达12年,项目投资分15年按效果付费,实现设计、施工、管养一体化。 福州7个水系PPP项目包同时推出,规模仅次于北京市(8个),所有项目包从谋划到开工平均只用了4个月,为全国同类招投标中速度最快,且全程零投诉。这种创新模式得到住建部高度肯定,并点名福州市在全国黑臭水体治理杭州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2017年底,福州43条内河清淤约202万立方米,基本消除黑臭现象,为市民交上满意答卷。今年初以来,城区内河综合治理项目,继续开展永久截污系统建设、两岸景观绿化提升、内河生态修复等施工,建设“水清、河畅、岸绿、公园美”的新家园。 |
更多>>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