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福州: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2018-09-13 07:15:47 林晗 谢薇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培欣   我来说两句

福州: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扩建后的华侨小学。

福州日报记者 林晗 谢薇 见习记者 林里/文 记者 池远/摄

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

过去20年,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人们不仅希望孩子“有学上”,更盼“好上学”“上好学”。

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要,福州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真金白银投入到教育领域,每年都有一批新建、改扩建校舍投入使用;教育资源更加优质均衡,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教育机会更加公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能享受同等教育资源……

加大投入家门口“上好学”

新学期刚开始,一些市民发现,自家门口又添了新学校。

位于鼓楼区得贵路的福州市华侨小学就是其中之一。新建的教学楼宽敞大气,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舞蹈室、书法室一应俱全。此外,每间标准教室都配备了互动白板电视。

时间回溯到20年前,华侨小学只是一个建筑面积仅1200平方米的小学校。“当时的校舍是上世纪80年代的砖混结构建筑,整个教学楼只有一个出口。”今年是华侨小学校长薛乐从教的第25年,他告诉记者,当时由于教学场地限制,每个年段只能容纳2个班。为了给学生腾场地,老师的办公室只好设在操场上临时搭盖的板房中,更不用说学校配套的活动教室了。

华侨小学的巨大变化始于2013年。考虑到华侨小学和琼河小学的办学条件都有限,鼓楼区将两所学校进行合并。“2013开始相关的报批手续,2014年底开始勘探并拆除琼河小学,2015年底开工建设,2017年底竣工验收,通风半年后,于今年秋季招收新生。”薛乐介绍,现在全校生源2000人,建筑面积20000多平方米,是原来的10余倍,可容纳48个教学班。

一批批新建校的投用,是我市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的最好注脚。近年来,我市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在乡村逐步实施相对集中办学,在城市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新区学校。2013年以来,全市义务教育经费年均呈两位数增长。

同时,我市还持续完善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边远农村、山区及薄弱校的倾斜力度,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各类免学费学生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2009年起,统一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且以年均20%的幅度逐年递增。

招生改革“流动花朵”同享优质服务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教育,这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为保障新增人口和大量涌入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机会均等,我市公立学校每年都扩容,并拿出1万多个学位,满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需求。

得益于这项工程,户籍在闽清的陈小君,实现了孩子在鼓楼区梅峰小学就学的愿望。

“原本还担心户籍不在城区,孩子要回原籍读书。”陈小君道出了很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心声。没想到,事情的进展很顺利。“按要求提交材料后,就等着教育局摇号分配。”陈小君说。

陈小君把第一志愿选在了离家路程5分钟的梅峰小学,而这里,也是鼓楼区随迁人员子女占比最高的小学之一。崭新的校舍,先进的设备,强大的师资,这一切,让陈小君很满意。“解决了孩子的就学问题,我们家长也能更踏实工作。”

教育要均衡发展,还要解决城乡差异问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小片区”改革试点,根据规定,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的教师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列入应交流对象。“从台六小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宁化小学教师肖捷说。得益于师资力量均衡举措,部分台六小老师到宁化小学任教,宁化小学成了一所新崛起的优质校,片内生源年年爆满。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年龄偏老等问题,我市重点引导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校、薄弱校交流,逐渐带动提高农村师资的整体水平。

信息化建设教学更加有“智慧”

12日下午,台江区光明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老师蒋伟打开“作业盒子”APP,点击布置作业,先统一添加各种类型的题目,再给每个同学针对性的添加三至五道易错题,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将一天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布置完毕,“学生回家后可以直接在软件上做题,老师也能看到学生的作业,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备课”。

指尖的小操作,是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大缩影。如果说公平是教育的起点,那么质量就是教育的生命线。从2012年起,我市财政每年投入近2000万元,专门用于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保障。目前,全市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几乎所有的中小学完成“优质资源班班通”设备更新,全面试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全市181个教学点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曾经,缺硬件、少资金、网络差等问题严重制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而现在,宽带网络、班班通、资源平台等都已经配备齐全。”见证了信息化发展的光明小学校长高巧莺说,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校园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多媒体技术步入校园后,教学资源不仅可以实现互通共享,教师还可以对资源进行甄别,能够将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