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州 > 正文

连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文化芬芳满城乡

2018-08-11 09:34:38 蒋雅琛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广场上,剧场中,歌声激荡,舞步飞扬;图书馆、文化馆,书香飘溢,琴音悠扬。

近年来,连江县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持续丰富文化服务供给,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回应民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在文化芬芳的浸润下,连江逐渐成长为一座文化有厚度、人文有温度的魅力城市。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家门口有“诗和远方”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最直观的反映。近年来,连江全面提升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着力打造“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遇见“诗和远方”。

又是一年暑假,位于玉荷东路的连江县图书馆异常热闹。这天,林女士又带着儿子搭公交来“泡馆”。“在这里,孩子远离手机、电脑,得以安安静静地看书。”林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就是图书馆的常客,“从我家步行到这里只要10分钟,所以我常来借书看书”。

连江县图书馆建于1981年,是国家二级公共图书馆,得知新馆正在建设,林女士十分期待。据悉,新图书馆选址西江滨公园北侧,与民俗馆、方志馆、文化馆、博物馆形成“五馆”,加上工人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创中心等“五中心”,统称为“五馆五中心”,建成后将成为连江县公共文化的新地标。

基层社区文化建设是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点。为此,连江盘活了官坂旧法庭、潘渡乡旧派出所、苔菉旧中心校等一批场所,将这些场所改造成为基层文化站,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截至目前,全县22个乡镇全部设有站址独立、面积达标、设施完善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并设立了22个图书馆分馆和5个文化馆分馆。在村一级,共设立了277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

文化服务不断丰富

——惠民文化送身边观众上台变演员

通过文化惠民演出,吸引群众主动参与,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最有效的方法。连江县每年举办数十场的文化惠民综艺演出,开展“送戏下乡·欢乐百姓”闽剧公演、“电影进村”放映等活动,组织县闽剧团开展演出260场以上,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的身边。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普及,越来越多的受惠者向创造者转变。在江南乡,三角梅乐坊的闽剧弹唱小有名气。几名年过半百的“老顽童”常聚集在江南乡文化站排练,引来过往行人驻足聆听。创办人赵仲健告诉记者,他们的闽剧表演不仅有“虾油味”,还有“泥土味”,“我们经常到各个乡村巡演,唱进千家万户,上回在坑园镇颜岐村,来了200多人,场面十分热闹”。

据悉,连江县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搭建舞台,让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目前共有200余支以社区、农村群众为主体的业余文化团队。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承载美丽乡愁擦亮对外名片

让优秀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连江的做法是:围绕文化品牌建设,深挖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传统文化传承。

舞台上,一群美丽俏皮的畲家女为酒香所吸引,翩翩起舞。舞蹈《探花红醉》生动演绎出新时代幸福的畲乡风情,博得观众阵阵掌声。该作品由连江县文化馆东方红艺术中心创作,灵感就来源于小沧乡。

小沧乡是福建省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乡,长久以来致力于深植根脉,传承创新,相继建成连江畲族民俗馆、文化创作基地,打造畲族文化长廊,编写山水畲乡文化画册。每逢农历三月三,八方游客汇集于此,听畲歌、览畲韵、品美食,成为全县“文化 ”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例证。

除了少数民族文化,连江围绕对台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推进“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牌”文化品牌工程,着力打造文化亮点:革命老区透堡镇打造“文化透堡·红色透堡”专属名片,黄岐镇每年举办热闹红火的“游海神”,还有江南乡梅洋村的“梅洋梅花节”、长龙镇“茶山文化节”等。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连江本土文化登上国家舞台,甚至走入世界视野。琯头镇的纯如轩乐队将十番古乐搬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雁来红》等乐曲被列入国家记忆典藏;马鼻镇滩涂泥撬走进中央电视台《非常传奇》栏目;非遗项目潘渡乡仁山拉线狮参加了世博会……

一系列特色鲜明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连江县乡村文化发展,让群众记住乡愁的同时,也成为连江县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