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施工。记者 郑帅 摄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莫思予
昨日下午,暴雨突降榕城,狂风骤雨来势汹汹,一直肆虐至深夜。风雨交加的夜幕下,城区一个个水系治理工地上却是一幅火热的建设场景。为了早日实现治水目标,一线建设者们风雨无阻,吃住在工地,挥洒着干事创业激情。
有一股力量,在雨夜中升腾
晚上10点,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市建委副调研员、鼓台水系包工作推进组组长林锡卫和副组长蔡敏从水泥地迈进泥地,踏过石板,又踩着石子,在光明港二支河泵闸建设现场来回巡查。
这里正进行着泵闸的墙板混凝土浇筑。只见一盏明晃晃的大功率照灯下,车载泵长长的机臂在半空中摆动,将混凝土输送到位。旁边的混凝土车一辆接着一辆,马达声不断,有一股力量,在雨夜中升腾。
“这座泵闸建成后,过水能力为每小时7200立方米,可在4小时内对全长3.2公里的光明港二支河完成一遍换水,24小时换6遍水。”林锡卫告诉记者,届时光明港二支河的水就能多起来、动起来。
要在今天完成泵闸主体结构施工的任务,中建三局光明港二支河河长陈俊杰与40多名工人注定又要度过一个通宵夜。“从4月上旬泵闸开工起,这样的状态就没有停过,我们每天都在抢抓进度。”年轻的陈俊杰精力旺盛,现场他一路为记者介绍,自己与工人们两班倒,昼夜不停,计划在3个月内建成泵闸。说着,他又叮嘱工人注意安全,小心湿滑的模板。而自己已经浑身淋得透彻,索性不穿雨衣了。
从去年4月起,陈俊杰已在光明港二支河奋战了近400个日日夜夜。春节假期没有休完,陈俊杰就匆匆从河南老家赶回福州的工地,周末对他来说也是工作日。“作为河长,压力大啊,每项指标都要保质保量完成。”陈俊杰打趣说,“吃住都在这,没有时间找对象了。”
“工程量非常非常大,工期又非常非常紧。”陈俊杰说,这样的情况下,林锡卫和蔡敏等市建委干部也都在现场共同办公。“而立之年能参与这项工程,我感到非常幸运!”陈俊杰说。
工人冒雨在光明港二支河进行泵闸主体结构施工。记者 陈建国 摄
“习惯了每晚伴着轰鸣声入睡”
深夜11点40分,雨势依旧。在白湖亭河治理现场,伴着星星点点的照明灯光和有规律的机器作业声,几束手电筒的微光在工地沿线来来回回。看通水情况、查施工进度,这段河道,丁勋和同事们今天已记不清走了多少遍。
“下午和晚上的雨势不小,因为河道临近村居,得时刻保证通水,在已有排水沟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加速开挖明沟,不能让老百姓生活受到影响。”作为项目施工方北京市政白湖亭河河长的丁勋,和同事们才完成了一个工程重要节点,让白湖亭河(除南二环至战备路段1.6公里)3套自成体系的截污系统通水运行。
“河道以南二环为界,二环以北到盖山路800多米长的永久截污系统已经形成,战备路到三环螺洲段2.7公里长的永久截污系统也已启用,这第3套,专门针对战备路。”
丁勋介绍,二环至战备路此前并没有污水系统,他们正在做的开挖、埋管,就是要在该河段两侧构建完备的截污系统。
按规定的时间节点,今日,除二环以北到盖山路及战备路到三环螺洲段2套永久截污系统启用外,二环至战备路单侧1.6公里的截污系统也必须实现通水。“28日我们就提前完成了。”丁勋笑着说。
不止丁勋,从白湖亭河进场整治之初,为给这条河道摘去“黑帽”,200多人就驻扎一线,终于在去年底实现消除黑臭的首轮目标。眼下,面临更为艰巨的河道长“制”久清任务,市建委龙津阳岐水系治理现场工作组及质量监督组、施工方、设计方等的新一轮攻坚战持续打响。
丁勋告诉记者,现在南二环至战备路段1.6公里的截污管线就是攻坚的“头炮”,每天都有60多个施工人员和18部大小机械驻扎现场。“2个班组同时作业,一边开挖,一边埋设,今天完成了70米截污管线埋设,6月底前,白湖亭河的3套截污系统就将全部形成。”
通宵作业的河道旁,两排依旧亮着灯光的活动板房引起记者注意,问了丁勋才知道,这里是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大本营”,也是一个“应急响应中心”,一旦遇上突发情况,这支80多人的常驻“部队”就会第一时间出动。“每晚伴着工地的轰鸣声入睡,已经习惯了,没有声音反倒不踏实了!”丁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