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万物并秀,又是一年盛会时! 明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即将在榕城盛大开启。这是中央批准的唯一一个冠名“海丝”的博览会,意义重大。 20年春华秋实,20年传承发展,海交会伴随着福州的开放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成效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市最重要的经贸活动、招商平台、开放窗口。 福州日报记者 陈滨峰 黄戎杰 陈敏灵 柯竞 1994年,福州晚报头版报道第一届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开幕盛况。 从国际招商月到海交会,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 溯本求源,一脉相承,让我们将目光转回20多年前的福州。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开放大潮激荡神州大地。作为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福州,正谋划未来发展之路。 在时任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主持倡导下,福州开启了“3820”的宏伟工程。 实施这一战略,走开放之路是必然的选择,而关键就要有一个集聚开放要素的平台和窗口,一个属于福州市自己的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平台。 经过紧张的筹备,1994年10月,首届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成功举办,吸引了2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名外商参加。招商月的成功举办,开启了福州对外开放之路,也打开了福州发展的机遇窗口。 1996年起,福建省委、省政府把招商月与厦门“9·8”投洽会并列为福建两大国际性招商经贸活动。 1999年,福州国际招商月暨首届“海交会”首次打出“海峡”牌,成为大陆最早举办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 2000年,为加强对台招商引资,招商月更名为“中国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科技成果交易会”。 2003年,招商月更名为“中国(福州)海峡科技成果交易暨经贸洽谈会”。 2005年,第七届海交会启用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名称,突出“海峡牌”,承载起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的重任。 2008年起,海交会已发展成为由国台办、中国贸促会、国家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等四部委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经贸交流活动。 2014年,海交会专门设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推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2018年,经中央批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落户福州…… 在历届海交会中,国家部委积极参与,先行先试政策迭出,经贸项目不断增加,为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架起了一座“金桥”,也为福州打造出一个吸纳全球资金、走向国际的金字招牌。 随着海交会名气的增大,盛会举办场馆也逐步“扩容升级”,从最早的于山堂,到温泉国际会展中心、金山展览城,再到如今的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我们不难发现,透过20年海交会的历次升格、主题变化、场馆变更,海交会已经勾勒出福州对外开放历史进程,推动着福州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上改革开放。 突出海峡特色,推动两岸深层次交流合作,创造出两岸交往史上的诸多第一 福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凭借对台诸多优势,在历届海交会中突出海峡元素,发布了一系列惠及两岸民生福祉的创新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两岸深层次交流合作。 “最早”“率先”“首次”“第一”“首个”……纵观历届海交会,我们总能发现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的这些高频词汇。 2004年海交会,闽商大会、恳亲大会、海交会、商交会“四会”联办,澎湖地区首次组团参展,实现了“金马澎”三地展会同时亮相盛况。 2005年海交会,率先实现台湾农产品零关税直航大陆,创造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福州模式”。 2006年海交会,率先扩大台湾农产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率先恢复两岸渔工劳务合作、率先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国家政策性银行首次向福建省台资企业和台商投资区发放开放性贷款。 2008年海交会,签订了海峡两岸第一对城市共同声明——《福州市与台北市加强交流合作共同声明》,同时,设立“台湾县市映像展”,参展的台湾县市首次基本覆盖台湾全岛。 2010年海交会,大陆首次从福州口岸引进台湾大米。 2012年海交会,揭牌成立了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是大陆首个专门负责管理对台优惠和非优惠贸易原产地业务的机构。 ……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坚持先行先试、共赢发展,海交会让两岸贸易更畅通、资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 郑德汐于1990年来榕投资建厂,是来大陆发展的第一代台商。2000年,他开始担任福州市台协会副秘书长,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结缘海交会。 福州是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郑德汐说,他对福建、福州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海内外客商通过海交会,总能交到朋友、找到商机,谱写共赢合作的新篇章,这就是海交会的魅力。 海交会见证了两岸合作的先行先试,也推动了榕台合作的持续深化。如今,福州已成为大陆对台优惠政策覆盖面最广、两岸合作交流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福州也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锐意进取的改革,以海交会为媒,积极探索创新,为两岸交流合作再添新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