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益辉 文/摄 “你别小瞧我养的鸡,它们可都是听音乐长大的!”近日,在罗源县松山镇外洋村农生家庭农场里,于国胤一边给鸡投食,一边按下腰间的扩音器按钮,《茉莉花》的旋律飘荡在山间,成群结队的河田鸡涌到他身边,啄起了饲料。 2013年从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于国胤曾经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在2016年8月,他作出一个让人惊诧的决定:辞掉手头工作,回乡创办农生家庭农场。 田园生活并不浪漫,自小生长在农村的于国胤一清二楚。虽然家人极力劝阻,但他依旧坚持自己的决定。 于国胤说,罗源湾环境优美,发展生态农业既不破坏环境,又符合现在社会对于休闲、安全食品的追求。这是他的创业梦,更是他的田园梦。他拿出积蓄,并向政府部门提出创业申报,获得1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 建养鸡场,于国胤徒手开荒,双手伤痕累累。进出农场没有水泥路,他就独自一人扛建筑材料。养殖是技术活,他毫无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于国胤参加了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型职业农民专科培训,决定养河田鸡。除了看书学习理论知识,他还到处寻找养鸡人家学经验。即便如此,刚起步的他还是交了不少“学费”:缺乏门路,买入的鸡苗品种不好、成活率低,喂食、打疫苗、管理鸡群、销售送货,异常辛苦。 2017年7月,于国胤终于打开了局面,他与一家大型生态农场合作,摆脱原始的养殖手段,引入“互联网 农业”的生态养殖模式。农场采用半放养、纯绿色的林下养殖方式,各处安装摄像头,可随时随地监控鸡群活动情况;每只鸡都佩戴NFC脚环,用手机即可追溯它的出生、打疫苗和出栏日期,让客户明明白白,安安心心。 农场成为了更加规范化的物联网生态土鸡养殖基地,也减轻了他的工作强度。在这之前,于国胤一边养鸡一边跑销售,常常要去县城的土鸡店送货,现在与他只需要从合作方获得当日订单,杀完鸡后交给快递即可。 农场有了前途,于国胤心系乡亲,他计划聘请贫困户来农场帮忙,为精准扶贫献一份力。在农场门口,他还众筹修了个亭子,给村里的老人纳凉休憩。 在忙碌琐碎的“现实主义”工作中,于国胤尽力保留一丝“浪漫主义”。养鸡场群山环抱,树木成林,鸡场沙地干净如庭院,更有芭蕉和竹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抱着这样的想法,于国胤在养鸡空闲时坚持开荒,一点一滴把农场变成心目中的模样。 于国胤有浪漫的田园梦,也有脚踏实地的务实。“将来希望能依托农场资源,发展优质的农家乐项目,但是这两年还是先养鸡,稳步扩大规模,也希望农场可以做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让更多的青年回到乡村,振兴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