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福州非遗“苏苏酱鸭”已失传 “洪塘篦梳”渐绝迹

2018-03-23 07:25:42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苏苏酱鸭制法考究,必须选用福州本地鲜活的半番鸭,去净鸭毛,挖去内脏,洗净后放到热水锅中汆一下,再浸入清水洗去血秽。随着近年来社会现代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篦梳渐渐失去市场,在市面上几近绝迹,制作手艺也后继无人。

福州非遗“苏苏酱鸭”已失传 “洪塘篦梳”渐绝迹

  苏苏酱鸭(资料图)。

专家建议:政府“搭台”民众参与

围绕非遗项目濒临失传的原因,对非遗如何保护、传承等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博士李致伟。

李致伟说,不同的非遗项目失传有个性的原因,也有共性特点。“苏苏酱鸭”的遗憾体现了非遗传统传承方式的弊端,非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是共享而非独享的观念需要得到普及;而“洪塘篦梳”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代人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消费群体缺失。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流行审美方式乃至文化认同发生了变革,过去的人梳发髻、插篦梳,现代女性一般是散发。类似这样的项目,容易在历史传承中遭到“活儿累、钱少、没市场”等方面的诸多阻力,导致失传。

如何才能避免失传?李致伟说,保护非遗,最好是结合具体项目的保存现状,寻找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契合点,同时依靠政府“搭台”来提高全民对传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政府要敢于给传统文化空间造境,使民众高度参与。目前,民众对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不够,参与程度不够高,文化自觉还没有充分形成。项目继承人不愿意把自己的技艺公诸于世,传承体系不完善,这也是需要政府加紧疏导与完善的工作。而把遗留的老物件保存下来,把资料记录下来,或根据文物遗骸去推测过去,这些都是非遗保护中的最无奈之举。

李致伟最后说,有些非遗项目慢慢淡出历史舞台,也是自然规律,也需要尊重。对于即将失传的项目,政府可以帮助其再造内部循环系统,使它们重获新生。同时李致伟还呼吁社会媒体能持续关心非遗,特别是濒临灭绝非遗、未立项的非遗,帮助其宣传寻找传承人,建立传承体系,并协助政府做好相关的记录抢救工作,为子孙后代续文化之根。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