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3月14日讯(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顾伟)在中国的戏曲版图中,福建算是个“高地”,其中以莆仙戏、梨园戏、闽剧等为代表的福建传统地方戏剧种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随着戏曲老艺人的离世,传统艺术正在流失。为此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两年前特设了《寻访老艺人》项目,开始对全省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老艺人进行深度采访挖掘。记者昨日采访时获悉,今年下半年《寻访老艺人》拍摄焦点将转到福州闽剧老艺人身上。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当前福建本省地方剧种存在着新生力量不足的问题,莆仙戏、梨园戏、闽剧等福建大剧种编、导、音乐设计等主体人员都在50岁以上,北路戏、大腔戏、四平戏、平讲戏、打城戏等受地方经济条件及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况。比起那些能够以固定形态或物质化加以保存的文化遗产,戏曲表演很容易随着“人亡艺绝”而失传,所以有必要关注健在的老艺人,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拍摄老艺人的纪录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据《寻访老艺人》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2016年开始启动,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老艺人的口述史,让老人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经历、表演心得,以及自己对艺术上的见解,以作为年轻一辈继承地方戏曲的第一手资料得以保存。第二是通过现代数字媒体技术,记录老艺人演艺生涯中的代表性剧目、艺术特点,以及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发挥老艺人在戏曲艺术传承中的作用。 对于即将在福州开展的《寻访老艺人》拍摄计划,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重点选择在闽剧表演、导演和音乐方面有成就的老艺人,对保护和传承戏曲尽一份责任和义务。在拍摄采访过程,非常欢迎闽剧戏迷向我们提供珍藏的视频或图像资料,丰富纪录片的内容。” |
相关阅读:
- [ 03-02]闽剧《元夕闹坊巷》今晚亮相央视戏曲晚会
- [ 02-25]新版《梅玉配》首演 纪念闽剧“看家戏”演出100周年
- [ 02-21]“福清味”闽剧折子戏 戏迷看得很过瘾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