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周礼·佾舞:国礼传承三千年

2018-03-05 07:52:30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核心提示:周礼·佾舞源自3000多年前,是大国之礼,如今在福清仍有传承。2013年,福清市启动了恢复和延续传承“周礼·佾舞”的保护计划,福清市立达孔学会作为传承保护单位,积极开展非遗文化佾舞进校园传承活动。

周礼·佾舞:国礼传承三千年

  学生们在展示佾舞中的动作。

佾舞,一种礼仪

佾舞代表性传承人李宗霖介绍,佾舞源自河洛的“六代乐舞”。3000多年前,周公在洛水之滨营建洛邑,开始制礼作乐,他整理并继承了前代遗存的乐舞,统称“六代乐舞”,定为国家最高等级的乐舞,作为呈献给尊贵国宾的最高国礼,也是公祭天地、社稷、先圣先师和迎接月令节气的重要礼仪。

据记载,佾舞分二佾、四佾、六佾和八佾,如六佾即6行6列,共36人。佾乃礼之意,分别为天子八佾、公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每个动作皆代表一个字,一个乐章由32个动作组成。佾舞分为“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统称三献礼,每一献礼由三十二个舞姿构成一个乐章。佾舞所表现的内容体现了儒家礼乐精神中天地有序、和谐融洽的特征。

那天在三坊七巷展演的是“初献礼”,演出者左手横拿龠在内,象征平衡;右手直拿翟在外,象征正直。翟龠结合,便呈现阴阳和谐的天地秩序。

李宗霖介绍,佾舞和福清有很深渊源。清乾隆佾舞木刻版《福清县志》详细记载了官方集体传承佾舞的建制,如今佾舞的配乐仍沿传北宋福清籍乐师刘诜(shēn)主持制作的“大晟乐章”中的曲目。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