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福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尤猛军作政府工作报告

2018-01-10 07:05:05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这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推进福清黄官岛、长乐东洛岛等无居民海岛合理开发和福州海洋研究院建设,加强海洋保护和管理。(四)以“生态美”为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精心打造美丽福州。

(三)以“百姓富”为根本,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改扩建中小学34所、公办幼儿园13所,建设智慧教室500间,改造校舍25.2万平方米、运动场2.92万平方米。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力争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学额覆盖率达77%以上。实施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探索建立随迁子女积分入学管理办法,调整高中招生和民办初中招生办法。优化普通高中布局,推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升全市总体成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育师资补充和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创建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培养紧缺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持在榕高校发展,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网络教育、老年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加快与天津大学联合创办国际合作高等院校。

推动文化繁荣。规划建设市群艺馆新馆、第二工人文化宫、少儿图书馆新馆,保护修复上下杭、烟台山、冶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动建闽台(福州)文化产业园、闽越水镇等项目,启用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优化三坊七巷街区业态,办好海丝情—中国梦、新福州人歌手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打造AR、VR等新兴文创产业,建设海西动漫创意之都。挖掘优秀传统特色文化,扩大闽都文化影响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繁荣发展。

建设健康福州。实施医疗卫生项目“333”工程,支持省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疾控中心等省级项目建设,加快市一医院新外科病房大楼等13个市级项目建设,新建18所基层中医馆、12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药、价、保”联动,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机制,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提升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迎检。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妇幼健康服务保障。继续办好中华龙舟大赛、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福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大型赛事,全力备战第十六届省运会。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各类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参加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水平。推动医养结合,新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个、农村幸福院200所,建成投用市本级、福清、晋安和闽侯等社会福利中心,推进福建海峡健康养老中心、静馨嘉园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发展社会救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新开工及新增供应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1万套。抓好“菜篮子”工程,保持物价稳定。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让人民吃得安全放心。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12.2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3.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0.85万人。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探索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金融帮扶、健康帮扶等新模式,坚持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确保“三保障”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启动第六轮驻村帮扶工作,实施82个薄弱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加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贫困村、经济薄弱村以及100人以上民族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榕商公益光彩行动,用好市扶贫发展基金,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事业。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深化“平安福州”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雪亮工程”,继续推进高清视频监控探头建设。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依法处理信访事项,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联动体系。推广鼓楼军门社区和长乐百户村的经验做法,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完成村(居)换届选举。开展“七五”普法。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实施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民族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提升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全力支持驻榕部队改革调整和各项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海防、人防、反走私等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做好防震减灾、统计、科普、气象、保密等工作。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工作。推进“书香榕城”建设,办好福州读书月系列活动。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大力倡导文明风尚。依托“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福州微文明”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加大文明教育力度。完善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和平台建设,提升志愿服务实效。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打造“信用福州”。

(四)以“生态美”为目标,践行绿色发展,精心打造美丽福州。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编制新一版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实现市域“一张蓝图”。持续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统筹抓好内涝治理、水质提升、水系周边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启动白马河治理,开挖晋安湖、旗山湖,加快江北城区山洪防治及生态补水工程建设进度,排查修复四城区排水管网1000公里,埋设沿河截污管道156公里,改造生态驳岸73公里,新建串珠公园98个,建成晋安河畔旅游观光带,增加滨河绿地109万平方米、滨河步道270公里,提标改造洋里、祥坂等13座污水处理厂,完成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任务。全力推进51个片区、1041万平方米、3.82万户连片旧屋区改造。完成300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园林绿化“五个提升”工程,完成绿化福州项目49个,实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共享单车管理平台、出租车管理系统,加强城市立面整治,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建无害化公厕377座,在城区和大学城开展第二阶段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持续治理“两违”、非法采砂等问题。

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加快绕城高速东南段、长平高速、长福高速、莆炎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和福厦客专建设步伐。提速地铁1号线延伸段、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建设。实施洪山桥和洪塘大桥拓宽改造、福泉连接线、道庆洲大桥等市政路桥工程,新改扩建市政道路160公里以上,完成齐安路、同德路等41条道路“白改黑”。建成福马路、万新路等地下综合管廊6公里以上。实施第二批385个缓解城区交通拥堵软硬件项目。新增公共停车泊位7500个,更新新能源公交车250辆,新建公交场站2个,改造公交停靠站100个。新改建供水管网200公里、燃气管道122公里,推进城区缆线下地。新改扩建红庙岭垃圾发电厂(三期)以及餐厨垃圾、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等7个项目。

加快滨海新城建设。提速滨海快线、东南快速通道等设施建设,完成机场第二轮扩容工程,启动机场第二跑道项目。开工建设“数字中国”会展中心、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东湖湿地公园、滨海森林景观防护带以及新城综合医院、高端酒店、人才公寓等45个配套设施。推进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交通大数据中心以及数字福建政务云、商务云、超算中心(二期)的产业应用。培育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轨道交通装备等临空产业,促进临空经济区建设实现质的提升。发展总部经济、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际滨海旅游胜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建300个美丽乡村,培育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铺设乡镇污水管网91.2公里,完成688个行政村污水治理、52个行政村垃圾治理,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400座,整治“裸房”2000栋以上。实现县城组团、中心镇、乡村的客运网络全覆盖。加强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修复,继续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抓好福清市国家级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新建3个以上省市级特色小镇。推进农垦改革发展,基本完成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试点。强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之间的联结机制,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扶持发展“淘宝村”,加快培育农村电商。发挥福州市惠民资金网的作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探索连江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创新试点经验,推动自然资源资产的量化、登记和交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排污权交易制度,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重金属、危险废物等高风险行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加大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联合奖惩,建立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补偿。强化绿色发展绩效评价考核。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禁引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县(市)区污染物减排刚性约束。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实施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节能循环经济项目30项。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实现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50%以上,争创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加强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整治,力争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保八争四”。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现县级以上重点水源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加强湿地保护,推动红树林海岸公园建设。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