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18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根据市委统一部署,今年市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高质量发展和实现赶超有机统一起来,把握“五区叠加”战略机遇,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环境更美、品质更好、功能更全、服务更优的有福之州。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4%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机制活”为引擎,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新动能。 加快福州新区全域开发。完善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落实新区发展规划。加快三江口、闽江口、福清湾、江阴湾等重点区域和组团的开发进度。推动马尾大桥、东南快速路等联接通道建设进程。促进琅岐岛综合文旅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打造国际生态旅游岛。共建福清飞地产业园,推动福州新区与平潭两地联动发展。依托江阴化工新材料基地、中铝东南沿海铝精深加工基地等载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推动学校、医院等优质资源和公共服务、商业设施向新区布局。新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00亿元以上。 推进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落实省、市新增试验任务,推出30项以上创新举措。推动跨境电商基地、先进制造业技术服务中心等重点平台建设,促进银河汽车产业园、北美西洋参进口分拨中心等项目尽快投入运营。发布第四批金融创新案例,建设两岸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提升福州保税港区和福州出口加工区建设水平。争取获批福州空港综合保税区。申报自由贸易港,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争取开通“榕欧”铁路班列、空中航线,构建海陆空“三位一体”的跨境快捷物流体系。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部门权责事项动态调整和精细化管理。推行综合执法改革,强化“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逐步实现“多帽合一”。完成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出台国企改革方案,理顺国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落实促进民间投资政策,严格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障碍,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开展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试点,推动海峡银行、福州农商银行设立普惠金融部门,强化防控措施,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全员招商、小分队招商、“一把手”招商等工作机制,实施“回归工程”和“走出去”战略,办好第二十届海交会等招商活动,千方百计引进一批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大项目、好项目。办好第四届海丝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好第六届海峡青年节,复建福州台湾会馆,鼓励和支持台湾青年来榕创业就业,扶持培育马尾至马祖、黄岐至马祖两条海上客运航线,建成马尾对台客运码头。做好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工作。强化与港澳在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深化国际友城合作。加强泛珠三角、闽浙赣皖、闽东北区域协作,抓好援宁援藏援疆工作,继续做好与定西的扶贫协作以及与渭南、延安、吉安的对口合作。 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完善新一轮经济创新发展十项政策,落实各类惠企措施。深化简政放权,抓好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工作,健全“多规合一”“多评一表”“多图一审”、套餐式服务等创新机制,强化重大项目储备、预审、报批、建设、管理全流程代办服务,扩大政务数据共享应用,让信息数据“多跑路”,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坚持并完善重点企业市领导专题协调会制度,“一企一议”为企业排忧解难。 (二)以“产业优”为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坚持质量强农、绿色兴农,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打造“一区三圈三带七产业两基地”都市型现代农业格局。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总产量达52万吨。强化县乡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茉莉花茶、福州橄榄、福州金鱼等品牌效应。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绿色富民产业。 壮大先进制造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福州行动计划,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工业化和信息化、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改造提升纺织化纤、冶金建材、轻工食品等传统产业,形成1个三千亿元以上、2个两千亿元以上、2个一千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100项以上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900亿元以上。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京东方柔性面板、高意科技半导体、康乃尔MDI等项目尽快开工,促进唐源24万吨锦纶、瑞玻玻璃等项目尽快竣工,加快申远新材料聚酰胺、法液空液化煤气化、旭福光电玻璃基板等项目尽快达产。落实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加大扶持企业上市力度,力争有10家以上企业进入上市程序。落实工业园区单列统计、单列考核等体制机制改革事项,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园区规模化、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 提升现代服务业。用足用好鼓励新引进企业总部的四条措施,力争新引进企业总部或职能机构80家以上。优化提升东街口、万宝等传统商圈,培育壮大东二环泰禾广场、红星爱琴海等新兴商圈,建设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利嘉国际商业城等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国家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规范电商产业发展。建设福清公路港等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基地,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支持阿里巴巴“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泰禾“大有码头”等新零售业态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新零售之都。继续推进制造业主辅分离,力争新增制造业主辅分离企业10家以上。鼓励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构建“基金小镇”等特色金融业集聚区。打响闽都文化、温泉养生、滨江滨海、清新生态等旅游品牌,完成鼓岭旅游度假区提升改造工程,加快长乐下沙、罗源湾、环福清湾等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进度。办好第83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等大型展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高成长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发展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发挥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中国福州物联网产业基地等专业园区的聚集效应,推进贝瑞基因、软通动力、物联网产业孵化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产业。加快三峡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永泰抽水蓄能电站以及福清核电5号、6号机组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快坤彩珠光材料、旭成复合隔膜、金强建筑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克里贝尔生物医药、博奥基因检测中心、宏东海洋生物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青口投资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北汽福建奔驰新能源汽车、东南汽车(三期)、雪人股份氢能源等项目尽快落地,新建充电桩3400个,推广应用物流专用电动汽车2500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落实“海上福州”发展战略,启动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推进江阴港区6—9号泊位、罗源湾可门作业区1—3号和14号泊位等项目建设,壮大港口经济。建立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库,实施首批16个“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推动近海网箱养殖向陆地工厂养殖及深水抗风浪大网箱养殖转化,提升鉴江海洋生物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培育海洋特色产业。完善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十条措施,建造2艘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推进深海时代产业园等渔业园区建设,做大远洋渔业。探索海域资源市场配置与产权交易创新机制,构建海洋产权交易平台。办好渔业周渔博会。推进福清黄官岛、长乐东洛岛等无居民海岛合理开发和福州海洋研究院建设,加强海洋保护和管理。 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促进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若干措施和创新型产业用地实施意见,促进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力争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众创空间10家、市级众创空间20家。继续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抓好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海西创业基地、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吸引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及央企、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落户福州。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力争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件以上,新增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40家。深入推进闽都人才集聚工程,实施“五个一千”人才行动计划,建设国际人才交流中心等一批人力资源服务集聚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