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2018-01-05 07:14:15 来源:福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4日上午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陈美华建议,福州市制订出台校企合作相关的条例、办法,或奖励的政策,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撑。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徐美娥委员

福州新闻网1月4日讯(福州新闻网记者组)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4日上午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与会政协委员们带着各界群众的心声和期盼,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共议改革良策。

市政协委员徐美娥关注福州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她说,当前,政府对学前教育十分重视,特别是福州正大力普及普惠性幼儿园,最大力度提高孩子的入学率,解决家长反映的“入学难、入园贵”的问题。

“普惠性幼儿园办起来以后,最大的好处是减轻家长经济负担,让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这对我们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有好处。”徐美娥建议,福州在推进这项工作的时候,要做到“平衡”。她认为,目前鼓楼区力度较大,福州其他区县如果能像鼓楼区这样加大力度,把一些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家长就有更多选择。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刘榕冰委员

市政协委员刘榕冰从事的是陶瓷行业,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是她始终在思考的问题。“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人才、资金等各种各样的困难,政府应在这些方面给予帮助。”刘榕冰说,2017年初福州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希望进一步加大力度,让企业从中得到更多帮助。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陈美华委员

市政协委员陈美华是中华职业教育社党组成员、调研员,多年来致力于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她表示,多年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备受关注,政府也出台了许多鼓励校企合作的办法和措施,全国各地的发展步伐都很大,希望福州市能加快步伐,用更大的力度来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的建立。

陈美华建议,福州市制订出台校企合作相关的条例、办法,或奖励的政策,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支撑。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胡惠国委员

“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是市政协委员胡惠国今年带来的提案之一。他居住在交房于2004年的小区,因规划配置的车位有限,小区800多户的居民,只有200多个车位,供需严重不足。

针对该问题,胡惠国建议,除改造小区和划设临时停车位,政府还应创新手段加大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由城乡规划部门提出选址意见,采用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开发管理公共停车场,让百姓在小区周边有地方停车。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林勉海委员

一年来,福州打出“治堵”组合拳,路网改造、加强管理双管齐下,城区道路“治堵”成效十分显著,获得不少政协委员点赞。市政协委员林勉海说,“治堵”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快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相信随着新一轮缓解拥堵的举措实施,福州未来的交通会更加有序。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王艳玲委员

市政协委员王艳玲带来了三份提案,分别是《关于进一步扶持我市文化艺术类培训学校健康发展的建议》《关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振兴我市乡村经济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建议》。其中,她将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建言重点,针对当前我市乡村存在产业发展薄弱、产品单一、与市场不对接等问题,提出运用大数据解决农村青年创业、教育、医疗等相关方面问题的建议。

今年11月,福州启动城区连片旧屋区改造三年计划,引起市政协委员郑幼林高度关注。前一段时间,市政协组织委员们前往不少民生工程项目现场调研、考察,郑幼林随行,既看了一些旧屋区的现状,也看到即将竣工交付的安置房。“我感觉现在安置房建得特别漂亮,小区里有很多绿化,就像公园一样,品质和商品房差不多了。”郑幼林说。

那么,旧屋区改造应该注意什么?郑幼林建议,政府在规划建设安置房时,要同步考虑健全生活配套设施,比如学校、医院、文体设施,让功能更加完善,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助力新福州新发展 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杨冰委员

市政协委员杨冰是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副校长,长期研究地理优势、旅游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福州滨海新城蓝色旅游开发正当其时,应该引起各方重视,并加以推动。

“福州滨海新城拥有清新的空气、碧蓝的天空、绵延的海滩、清澈的东湖、纵横的河网、古老的村落还有董奉山森林公园、闽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可以依托这些优势,建设滨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杨冰建议,一是滨海新城旅游要彰显文化特色;二是做足水的文章;三是改造提升养殖塘和围垦堤坝;四是塑造滨海新城旅游标识;五是保护特色村落;六是借鉴新加坡的城市廊道建设经验,提升滨海新城蓝色旅游品牌美誉度。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