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1月22日电 2016年,福建闽清县实现脱贫率85%,今年,仅剩的314名贫困人口也即将“摘帽”。
“摘帽”近在眼前,闽清已悄然换档。眼下,闽清县已调整步调,蓄势“下一程”——乡村振兴。
闽清,位于福建省东部,行政区划隶属福州市,礼乐之乡,福建省重点侨乡,近代爱国侨领黄乃裳和当今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科院院士吴孟超的家乡。全县多为山地,总人口32万人中有26万农业人口,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县、农业县,是省定农产品主产区。2012年,闽清被定为市级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4705户13947人,贫困发生率为5.48%。
五年来,闽清县以“产业扶贫”为根本,坚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并重;五年来,贫困户、脱贫户收获的不仅是家庭经济的逐步好转,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信心重塑。
目前,闽清正在聚力攻坚,确保今年全面脱贫。
去年闽清“7·9”特大洪灾后,白樟镇园头村贫困户吴月云的家受到严重破坏,只剩下残破的土墙。如今,在乡镇政府的帮助下,吴月云一家在旧址上重新盖起了四楼水泥房。图片为吴月云的新家与受灾后的房屋对比图。新华网杨濛摄
精准扶贫 让产业和贫困户结上对子
找到脱贫路径,是扶贫要迈的第一道坎。
怎么找?
闽清县在脱贫攻坚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家”字工作法,扶贫干部和责任人结“穷亲”,扶贫干部进村入户话家常、办家事、当家人、“常回家看看”。
就是在聊了很多次“家常”后,白樟镇团委书记林超为贫困户吴月云办了两件“家事”。一是,解决吴月云孙女的住校问题,让她可以腾出时间打工。二是,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为她找了一份瓷砖厂的工作,每月收入2900元。
“我有事情都会打电话向她咨询,让她帮我出出主意,真的把她当做家人一样看待。”吴月云对林超已经有了亲人般的依赖。
做的是“家事”,暖的是民心。
“很多人贫困是因为没有信心或门路脱贫。‘家’字工作法可以增强扶贫对象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闽清县委书记许用贵如是说。很快,这套“家”字工作法在闽清全县推广。
说来,吴月云的脱贫能够这么顺利解决,还要感谢白樟镇的支柱产业。
在闽清,陶瓷产业发展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如今仍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而白樟是闽清的陶瓷重镇。乡镇特色产业的发展,为贫困户就业、自主创业提供了消化空间,增加了脱贫机会。
事实上,产业扶贫正是闽清“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
在三溪乡上洋村,油茶种植业发展正酣。市场上,油茶卖到100多元一斤,仍供不应求。
去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户郑东林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在自家的几亩田地上种起了油茶。从种植育苗、病虫防治到水肥管理等整个种植过程,都由白岩山油茶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收获果实后,郑东林也直接卖给油茶公司,或者通过油茶公司压榨包装再进行销售。
去年一年,通过发展生产收入8000元,郑东林终于脱掉了村里最困难贫困户的帽子。
“我们就是要引导和支持贫困人口立足当地资源和当地特色产业,依靠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创业就业,实现就地脱贫,做到有劳力的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以上增收脱贫项目。”闽清县扶贫办负责人马忠说。
据统计,2017年全县通过产业扶持164户、扶持转移就业515户,其中通过企业、合作社带动发展产业和就业的有182户。
产业扶贫,不仅是脱贫之计,更激活了地方产业发展。
近年来,闽清县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每个乡镇重点培育壮大1个主导产品,形成了油茶、食用菌、茶叶、橄榄、粉干、陶瓷等“十大扶贫特色产业”,推广“企业贫困户”“合作社 贫困户”“银行 企业 贫困户”“党支部 扶贫户”四种新型主体带动模式,实现“一镇一特色”可持续扶贫产业布局。
“如今,很多贫困户和脱贫户,都已经融入到当地产业发展,成为我们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此外,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及政策的激励下,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合作社、银行等也在不断创新,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闽清县扶贫办马忠说。
葫芦门水库位于闽清县三溪乡鼓舞村下游葫芦门河段上,于今年10月10日开闸蓄水。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葫芦门水库将解决三溪、坂东、白中和白樟等乡镇10多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同时也为附近的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提供水源保障。新华网杨濛摄
生态宜居 靠绿色发展过上舒心日子
绵绵青山,曾是闽清发展的最大障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闽清人从县城开车到福州市区,要跑两个半小时。山路弯弯,翻山越岭,几多阻隔。
随着高速路网的形成,养在深闺的闽清山水,成了“金山银山”。乡村农特产品、乡村旅游,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新引擎。
闽清人深知,生态资源是闽清最具竞争力的资源。
绿色开发,绿色发展,是要求,也是共识。
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曾经是村财“零收入”的“老大难”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3人、贫困人员比例高,村两委“压力山大”。
上下求索后,文定村锁定了“光伏发电”项目。
“这是新能源产业,又是国家精准扶贫的十大工程之一。既能‘立竿见影’,又绿色环保。”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友楷说。
在政府、党建“双扶双联”帮扶企业的支持下,今年6月27日,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120千瓦光伏扶贫项目,作为福州市单体最大的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了。这个项目每年可为村里带来15万元的收益。
村集体有了经济收入,村里的“民生工程”有保障了。
文定村计划将光伏项目收益的10%用于设立村级扶贫基金,帮扶项目所在小学贫困师生,促进教育发展。同时,计划新建150亩市级菜篮子基地,提升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产业扶贫效果。
在闽清,像“光伏发电”这种扶贫性质的民生工程,屡见不鲜。它们不仅可以反哺经济发展,还为山区人民带来了更宜居的环境。
11月9日下午,三溪乡乡长严文妃前往葫芦门水库察看蓄水情况。
葫芦门水库位于三溪乡鼓舞村下游葫芦门河段上,水坝基座240米,今年10月10日下闸蓄水。虽已立冬,水库两岸依然绿树青葱,倒映在粼粼波光上,一幅田园生态的美好景象。
“福州市对扶贫工作提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有保障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县实际,我们又进一步加强了饮水的保障。”闽清县扶贫办马忠介绍道。
原来,长期以来,闽清饮用水只有一个水源地——闽江。离水源地较远的坂东地区比较缺水,群众主要通过打井取地下水。为解决农村贫困户、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闽清决定开辟第二水源,建设葫芦门水库。
历时3年,终于竣工。
葫芦门水库将作为优质饮用水水源,解决三溪、坂东、白中和白樟等4个乡镇10多万村镇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同时保障白金工业园及坂东工业区生产生活用水,覆盖三溪和坂东约4500亩农田灌溉。
而库区的移民,也终于搬离了大山深处,或到县城安家,或集体搬迁到乡政府对面的安置小区。
三溪乡多崇山峻岭,葫芦门水库建成后,不仅解决了闽清县数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也给三溪乡增添了几抹湖光山色。三溪乡党委书记王尚说,他们正在谋划开发库区旅游项目。
中国温泉之乡、福建省森林城市——闽清开发旅游项目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
目前,中国瓷天下旅游区、九龙生态公园两个均投资十几亿元的绿色生态旅游项目进展迅速。畅游体育、青马部落等旅游项目将落地。闽清县旅游观光业发展势头喜人。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0.33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7233.1万元,比增27.3%。
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改燃降耗,全面推广使用天然气;中建绿色建筑产业园落地生根,方兴未艾;新引进的金沙华润风电、上莲风电等一批风电项目,更是让闽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取得明显突破,正逐步成为当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共画闽清绿,守护福州蓝”已成为闽清的自觉行动。绿色发展在闽清风生水起。
这是无人机视角下的黄楮林温泉。黄楮林温泉景区位于闽清县雄江镇,以森林、温泉、溪谷飞瀑为特色,其中温泉水富含碳酸氢钠,被称“美人汤”。近年来,景区经过科学开发,形成了集休闲养生、游览观光、登山拓展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新华网涂天翔摄
文明乡风 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内核
最近,在闽清县坂东镇文定村,老人们到超市采购都流行使用一种购物卡。这是当地老年人协会重阳节时发放给老人使用的,卡里的钱由在外经商的宗亲捐助。
自开展“树立文明乡风,助力精准扶贫”市级试点村建设和深化移风易俗活动以来,这座古老的状元故里厚养敬老蔚然成风。此外,村里还新建成了文定许氏家风家训馆、家庭文明建设基地。如今,这里不仅成为村民们学习瞻仰祖辈家风家训的场所,更成为村里孩子们双休日学习的乐园。
和文定村一样,越来越多的闽清人开始挖掘整理自己的文化。近年来,礼乐文化的再度兴起,更是当地传统文化的全民觉醒。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宋时期,陈祥道的《礼书》、陈旸的《乐书》分别是宋代礼乐文化水平最高的专著之一,在中国礼乐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而这“二陈”,就是出生于闽清的兄弟。
礼乐文化在闽清一直倍受推崇,从宋代开始,就建造了专门纪念陈祥道、陈旸两位先贤的纪念性建筑物,后几经易地重修重建。
为了推广礼乐文化,闽清县成立了研究会,编写礼乐文化乡村教材,举行编钟表演,开办“国学精典讲习班”……如今,“二陈”文化逐渐深入人心,闽清形成了崇尚礼仪、缅怀先贤的良好风气。
闽清县的村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继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
福建母亲河闽江边上,东桥镇大溪村是省级美丽库区移民示范村。今年,闽清县库区移民局在大溪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库区环境综合整治。在整治过程中,按村民提议,在这个美丽乡村的江滨休闲步道上,立起了龙舟文化雕塑和龙舟文化墙。
临江而居的大溪村民,提起龙舟就起劲儿。
从早期不惜重金请教练“斗龙舟”,到联合其他村力量组成东桥龙舟队去参加中华龙舟赛,再到去年“尼伯特”台风期间组建龙舟救援队冲锋在一线,“我觉得,我们的龙舟,是有文化、有精神的。”大溪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武,一个黝黑精壮的汉子,认真地说。
乡风文明的提升,让闽清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有了精神内核。“梦想的故事”也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
闽清雄江镇,一个普普通通的水电站库区小镇,有一个成为“农村万达”的梦想。以闲置的房产为媒介,这个小镇聚集着一大批建筑师、设计师、创客、天使投资人。以活化当地产业为思路,许多当地农民正紧随其后,参与小镇的改造。随着小镇民宿、文旅等创业项目陆续问世,小镇拿出十几栋闲置房产招商,呼唤更多的创客入驻。
作为闽清县农业大镇之一,塔庄镇也在书写着自己的“梦想”。通过以茶口粉干作为特色产业,塔庄镇逐年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拓宽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力争实现“不出村可就业、不出远门即攒钱”。
目光转向闽清县东桥镇。去年年底正式动建的东桥万国钟表产业园,也在勾画着美好蓝图:一期地块分为12个组团,供不同企业入驻。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700个就业岗位,实现百亿元的年产值。
蓝图已定,方向已明。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闽清,奋发有为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
(王永刚 蒋丽敏 陈丹 通讯员 陈军辉)
这是无人机视角下的闽江及省级美丽库区移民示范村—东桥镇大溪村。今年以来,闽清县库区移民局在大溪村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库区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大溪村已全面完成环境卫生清理、管线梳理、房屋立面修缮和村庄绿化美化等工作。新华网涂天翔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