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庆祝第33个教师节 致敬身边的榜样

2017-09-10 08:31:27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身边最美教师、十佳班主任等典型,成为福州市的师德师风表率。“零补习的孩子也能上‘一三附’”,依托的,是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自信,更是默默奉献。在闽清高级中学,校长、书记带队成立“家访小分队”,班主任、科任老师齐上阵,共同研究制定家访主题、方案,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

“零补习孩子也能上‘一三附’”

“我的孩子在整个初中阶段没有上过一堂课外补习课,6月份就凭着老师课内扎实的‘补给’走进中考考场,考上了福州三中!”家长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就读于屏东中学,第一次家长会,老师就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只要孩子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讲课和复习的步调来学习就足够了,不必四处“补课”。初中3年来,在学校上了多少节“下午第五节课”,孩子们已经数不清了。各科老师义务进班,对孩子们进行分层次辅导。正是老师们无私的付出,让孩子们基础更扎实、成绩更优异。日积月累,像吴同学这样“零补习”的孩子,也实现了考上“一三附”的目标。

在福州市的中小学,还有许多这样默默奉献的老师。福州十五中的贺玉亮就是其中的一位。从教20多年来,利用中午、课余时间为学生无偿辅导,已经成为常态。他还经常深入学生家中了解情况,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他坚持了一年时间,每周六晚骑车到一名学生家中免费辅导数学,帮助这名孩子考入一级达标中学。

“零补习的孩子也能上‘一三附’”,依托的,是老师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自信,更是默默奉献。

“孩子搬到哪里,

我的家访就到哪里”

福州十五中的小蒋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孩子,在家基本不做作业,在小学没有获得过一张奖状。老师的电话我们都不敢接,说的全是这小子如何调皮捣蛋。”贺玉亮第一次家访,小蒋的妈妈就难为情地跟老师说了实情。

这些话,贺玉亮老师记在了心里。此后,贺玉亮对小蒋这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给予特别的关爱,他们的家搬到哪里,他的家访就跟进到哪里。在他细致的工作下,这些孩子获奖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当孩子获得第一张奖状的时候,小蒋的妈妈紧紧抓住贺玉亮的手。看着家长欣喜的目光,贺玉亮的心里满是幸福感。他也暗下决心:“家访之路,我将一直走下去!”

“孩子搬到哪里,我的家访就到哪里”,依托的,是一份强烈的责任心。在我们的身边,这样许许多多有责任心的老师,值得尊重。

江南水都中学自2009年办校起,老师们就坚持利用周末时间家访,5个学期访遍全部学生。针对一些特困生和特殊家庭,老师们还总结出了家访时谈话的“三宜三少”:宜鼓励,少批评;宜全面,少片面;宜启发,少武断。

在闽清高级中学,校长、书记带队成立“家访小分队”,班主任、科任老师齐上阵,共同研究制定家访主题、方案,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

金山中学张芸老师,9年前罹患眼疾,重达视盲的程度,但仍选择坚守,寸步未离自己钟爱的讲台。他征服了横亘在面前的一座座“大山”:随上下学的孩子一起过马路,将文档字号放到最大值进行备课,创造“循声问学”法、“胸有成案”法和“生读师评”法,教出的学生,个个不赖。

永泰盘谷中学李云钗,扎根山区,30多年如一日,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用爱心、细心和恒心教书育人,赢得了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好评。

……

他们就是一座座教育的灯塔,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师德如春风,桃李自飘香

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的核心内驱力如何保持“常青”?“我们将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岗培教育的必修课,作为新教师入职培训‘第一课’!”福清市教育局副局长张玲玲表示,通过学习先行,补足理想信念之钙,让老师们明确从教行为规范;同时坚持活动引领,强化师德教育,促进内化为自觉行动。而校内的制度考量上,还将师德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检查、督导和评估的重要指标,并把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三小学,学校大胆把评师德、议师风的话语权交给家长和学生,聘请全体家委会成员担任学校的师德监督员,通过“三评议”活动,让家委会来监督教师的工作及一言一行。家委会会长柯达峰动情地说:“学校把师德监督这么重要的权力交给我们,这无形中给了我们一把‘尚方宝剑’。这些源自对我们的信任,更是对老师们师德师风和职业道德的深深自信!”

在福州市,师德师风建设,已经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爱在左,责任在右,素养为核心,师德如春风,桃李自飘香!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