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长乐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美丽乡村

2017-09-07 09:09:26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2017年,长乐市安排漳港街道王朱村、猴屿乡象屿村、首占镇岭头村等10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100万元。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成果不断在吴航大地上拓展,一个适宜安居乐业、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长乐正在逐步形成。

长乐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美丽乡村

  漳港街道演屿村村民在公园休息。

福州新闻网9月7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陈晓颖 文/摄) 干净的硬化路面、完善的水电设施、整洁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公共服务……如今,行走在长乐大地,这些已不再是城市的专属,美丽乡村同样拥有。

近年来,长乐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乡村。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长乐市自2014年起,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长乐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美丽乡村

  营前街道马头村龙舟文化园。

完善基础设施 提升公共服务

长乐市围绕“整治裸房、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五项任务,重点抓好“五清楚”,即“分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粉清楚”,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坚持把公共服务提升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长乐市合理选择雨水排放和生活污水处理方法,提倡“雨污分流”和污水集中处理,逐步形成“村内有环卫、垃圾定期有清运、集中处理有场地”的长效化管护机制,完善了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清理村庄主干道和规范防盗网、空调架等,村庄内具有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房屋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医疗保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逐渐向乡村建设倾斜。按照“能绿则绿、见缝插绿、拆墙补绿”要求,长乐市大力开展“四旁四地”的绿化、美化、香化。村庄内面积适宜、乡土气息浓郁的休闲广场和公共绿地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空间。

长乐市还着力保护农村自然湿地,提高水系自净能力,并对河塘沟渠进行疏通,及时清淤。各村庄制定村规民约,健全村庄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设施维护、河道维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公厕保洁等队伍,明确责任,落实长效管理经费,规范日常管理维护。

没有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窘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让广大村民怡然自得。

全力保障建设 加大财政支持

长乐市建立市领导挂钩、部门对口帮扶制度,实行任务共担、责任关联,督导美丽乡村涉及的乡镇(街道)成立组织机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每个项目的完成时限和责任领导。对列入福建省、福州市“美丽乡村”试点的村庄,由各乡镇(街道)作为业主,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村庄整治规划方案,各村再结合方案,排定进度计划,明确各细项工作实施的时间、内容及责任人。

长乐市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省级补助标准进行1∶1配套,即每村补助90万元。长乐市对于各村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方案费用,给予补助50%;对于各村“旱改厕”,每座另外给予2万元补助。

此外,长乐市加强宣传动员,通过吴航乡情报及其微信公众号“最美长乐”、长乐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发动。吴航乡情报开辟“美丽乡村在行动”专栏,陆续报道长乐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电视台通过拍摄宣传片“美丽乡村行”,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宣传。

建设取得成效 乡村各具特色

2014年至2016年,长乐市共完成营前街道马头村、金峰镇首台村等67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树立玉田镇西社村、猴屿乡张村、潭头镇泽里村等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累计投入资金2.41亿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5个,新建污水管网12.6公里,硬化村道24.3公里、面积19.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8.3万平方米。

2017年,长乐市安排漳港街道王朱村、猴屿乡象屿村、首占镇岭头村等10个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投入资金3100万元。截至目前,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966万元,完成年度计划63.42%。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长乐市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达到省级示范村标准的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型的有首占镇佑林村、营前街道马头村、潭头镇泽里村、金峰镇首台村;产业特色型的有湖南镇鹏谢村、梅花镇梅新村等;生态保护型的有古槐镇青山村、玉田镇西社村、罗联乡马台村、航城街道五竹村、潭头镇汶上村等;乡村旅游型的有航城街道琴江村、江田镇南阳村、猴屿乡猴屿村和张村等;城郊集约型的有营前街道长安村、鹤上镇东平村、金峰镇首峰村等。

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美丽乡村共建共享的成果不断在吴航大地上拓展,一个适宜安居乐业、富裕文明和谐的美丽长乐正在逐步形成。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