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人才建设 持续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储备制度,大力实施“闽都人才聚集工程”,加快引进一批我市短期内无法培养、社会急需的领军人才,集聚一批行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 落实县(市)区对口协作机制,推动人才交流协作,促进区域内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 建立健全以培养、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加强与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合作,优化学科设置,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完善师资补充机制,全面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开展村医规范培训,解决基层卫技人员短缺、薪资待遇偏低等问题。 加大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力度,培育护理专业人才队伍。 采取向基层倾斜政策,完善基层人员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医疗及养老保障等政策,引导各类人才向山区和基层流动。 坚持一线考核 把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纳入一线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坚持在一线发现干部、在一线考核干部、在一线奖惩干部,强化正向激励,树立鲜明导向。 把工作业绩和作风作为考察重点,引导党员干部坚持质量引领、标准为先,把高标准、严要求贯彻到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和全过程。 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决惩治贪污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打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廉洁工程。 把补短板促民生的实绩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强化考核督查,以实绩论英雄。 对领导不力、工作不到位的严肃问责。 营造良好氛围 传承弘扬“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主动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 加强民生领域政务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布补民生短板项目进展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加大对补短板工作的监督和推动力度。 强化社会舆论与社会心态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慈善事业、志愿服务等。 加大民生社会事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宣扬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经验、好做法,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民生社会事业的良好氛围。 |
相关阅读:
- [ 08-22]福州日报社论:全力补齐民生短板 加快建设有福之州
- [ 08-04]中共福建省委十届三次全会在榕召开
- [ 07-19]洛江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大数据"守护"救命钱"
- [ 06-29]李凤民:荒山中寻水 生态里富民
- [ 06-26]中国人迎来民生“红包雨”
- [ 06-20]【成长】第一集:民生为天
- [ 05-24]【砥砺奋进的五年 聚焦大数据】“数”说“云上”贵州:大数据发展风生水起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