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步道上的追风少年。杨柳州摄 青青榕树、飘香茉莉……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古城福州,蔚蓝色的天空下,栈道难掩绿意,水岸芳草茵茵。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精心打造“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荣膺中国“绿色城市”,成为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顺利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福州市环境质量持续优良,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一个又一个“国字号”荣誉花落福州。 环境质量“节节高” “PM2.5:1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等级优”,在福州机场迎宾路上,有一块被誉为“气质屏”的LED显示屏,向来往旅客实时发布福州空气质量情况。“福州蓝”已经成为福州的金名片。 空气质量是近年来福州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缩影。 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全优的环保“成绩单”。2016年,福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6%,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排名第五、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闽江(福州段)、敖江(福州段)和龙江干流水质达标率均为l00%…… “5年来,全市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尤其是水、气质量稳中向好。”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陈峰告诉记者。 “福州蓝”的金名片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得益于全市上下齐心“护蓝”。 近年来,全市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2016年共检查1635家(次)工地,现场责令整改264家,完成285台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改燃工作,共淘汰黄标车1.63万辆。 闽江、敖江、龙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实施了河长制。2016年,拆除生猪养殖场1378家,连江、罗源两县关停石材加工企业135家,流域I-II类水质比例为60%,较2015年提升60个百分点。目前,市区建成了2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95个乡镇建成区、150多个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与此同时,我市全力打响内河整治攻坚战,创新治理模式,联手社会资本,将81条河道治理和100条河道运营管养按流域打包,7个PPP治理项目包按15年周期建设管养,今年将完成42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绿色福利”人人享 郁郁葱葱的林木、赏心悦目的花朵……每逢周末天气晴好,我市新建开放的12条休闲步道就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日前,市委市政府还决定,年底前12个县(市)区各建成1个生态主题公园。 近年来,我市着力打造宜居城市,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等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绿色的公共休闲空间越来越多,让这座城市越来越宜居。 今年5月,福清、连江、罗源、闽清4县(市)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县城)”验收,至此我市全部县(市)均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为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我市森林蓄积量386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6%,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我市各项创森工作任务基本完成,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量化指标》要求,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水岸林木绿化率等指标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和森林城市前列。 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实施创森工作以来,全市累计新造林33.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55.6%提升到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3.53平方米提高到14.07平方米,公园绿地500米范围内对居住区的覆盖率达91.9%,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畅享创森带来的绿色福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发展不惟GDP,绿水青山也是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秉承“既要经济增长,又要碧水蓝天”的科学发展理念,决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用环保体制改革先行引领福州绿色发展。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永泰县、农业主产区的闽清县弱化了GDP考核指标,重点考核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在全省率先实施差别化考核政策,形成较为科学的发展导向与考评机制。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企业正由“要我减排”向“我要减排”转变。 自2014年9月27日福耀玻璃作为我市首家企业参与首场排污权交易以来,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进行了180笔排污权交易,交易金额累计9088万元,位居全省前列。目前,我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实施对象已从8个行业试点扩大为所有工业排污单位,这意味着,我市已全面告别无偿排污时代。同时,我市已有52家企业正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 这股绿色发展潮也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福州市大力实施城区工业项目“退二进三”“退城入园”,近年来,城区共有40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异地搬迁和腾笼换鸟发展,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如今,空气好、水质优、满眼绿,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福州最直观的感受。在持续推进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这座有着2200年建城史的山水古城不断焕发新姿…… (福州日报记者 黄戎杰 莫思予 黄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