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州> 正文
分享到:

福州打造榕台文化交流品牌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开展

2017-05-04 10:03:08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第五届海峡青年节将于8月在福州举行,占地203亩的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一期项目已提前百日完工——海峡青年节从此有了长久性会址。

福州打造榕台文化交流品牌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开展

  台湾高雄油纸伞手工艺在榕交流展示。

福州新闻网5月4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 叶义斌/摄)第五届海峡青年节将于8月在福州举行,占地203亩的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一期项目已提前百日完工——海峡青年节从此有了长久性会址。

福州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近年来,我市发挥近台地理优势,培育打造一批榕台文化交流品牌,除了海峡青年节,还有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海峡两岸合唱节、陈靖姑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榕台文化交流品牌。两岸民众以文化为媒介,不仅交流日益热络频繁,还进一步加深了共识,而且推进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

共绘两岸民俗文化图

“你看,我手中的这个‘草莓’又红又大,是不是很漂亮?我是2月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买的。”昨日,钱塘小学四年级学生林燕向记者展示其保存至今的“草莓”,原来这是一个仿真捏塑。仿真捏塑是传统捏塑与现代工艺结合的技艺,采用高科技的环保材料,可以做成各种仿真品,在台湾很受欢迎。在2017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首次由台南市捏塑学会理事长、现代花艺师廖雪丽引进大陆,在福州“一炮而红”,民俗节设立的台湾手工技艺专区被里三层外三层的福州市民围得水泄不通。

在2017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上,台湾原舞者舞团带来的乐舞同样备受追捧。这是该舞团首次来榕演出,团长杨政贤告诉记者:“虽然是第一次来福州,但一点都没有违和感,福州和台湾有太多相同的地方了,希望以后能常来福州演出,与福州的同行多多交流,共同提高。”

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迄今已举办10年,原名闽都民俗文化节,改名为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后,引入了大量台湾元素,广邀台湾民俗文化表演艺人、队伍参会,活动项目日益增多、规模日益增大、节目日益丰富、参与度日益扩大,影响力与美誉度日益增强,2017年便有上百个两岸民俗文化项目同场亮相,榕台两岸共绘的民俗文化图,让人们乐享民俗文化“饕餮盛宴”。

两岸齐唱“一家亲”

“是爱把希望打开,让我们真情相待,将我的真心放在你手中,手牵着手,永不分离……”这是台湾著名音乐人郭孟雍为第二届海峡两岸合唱节创作的主题歌《是爱把希望打开》。因为唱出了两岸民众的愿景,这首歌曲成为了之后历届海峡两岸合唱节的保留合唱歌曲。

海峡两岸合唱节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州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迄今已成功轮流在两岸举办9届,每届均吸引来自海峡两岸的众多合唱队伍参加。每届合唱节除了合唱展演,还有音乐艺术讲座、联谊活动等内容,两岸同胞以歌为媒,以歌会友,在歌声中增进两岸同根、同族、同源的血脉亲情,齐声唱出了“两岸一家亲”。

中国音协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叶小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海峡两岸合唱节不仅是合唱艺术的盛会,而且是两岸文化交流、共叙乡谊乡情的纽带与桥梁。”已多次参加海峡两岸合唱节的台湾台东大学音乐系教授郭美女告诉记者:“合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最好方式,无需过多的肢体语言,借助纯粹的声音便可触摸彼此的心灵,让彼此的心贴得更近。”

“非遗”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

“起驾!”在一系列传统祭祀礼仪后,来自海峡两岸的陈靖姑信众代表向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虔诚致礼,并护送顺天圣母金身搭乘“海峡号”客轮直航台北。这是今年在仓山陈靖姑故居举行的第十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上的一幕。

陈靖姑信仰习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榕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陈靖姑信仰习俗在台湾也拥有众多信众,我市打造的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增强了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感。

福州陈靖姑故居管委会主任郑炜表示,已连续举办10届的陈靖姑民俗文化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共同传承陈靖姑文化的重要盛会,今年陈靖姑信仰文化旅游节在榕台两地分别举办系列活动,象征着陈靖姑文化在榕台两地共同的文化亲缘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俏皮萌趣的鸡年吉祥灯、地域风味十足的马祖主题花灯,东江滨绵延近千米的“灯龙”,与沿路的光雕灯廊组成一幅令人动容的美丽画卷——2017年的“两马同春闹元宵”大型灯会迄今仍让人们印象深刻。

“马尾·马祖元宵节俗”是我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两马同春闹元宵”举办15年来,活动内容一届比一届丰富,书写了两岸交流史上重要一笔,而且成为了传统元宵佳节榕城市民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节日文化生活。

更多>>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