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再花1.2万元买保健品?杨依姆说,自己早将身份证、医保卡、银行卡交给了两男子,前后被刷走几万元。“他们每天找我,说我答应买了,要是反悔,他们就要被罚。”她说,两名男子软磨硬泡,说“不买就要补偿其损失”,一天100元。 另一位市民张女士的父亲,也陷入了类似的骗局。“我父亲最近常去参加‘交流会’,每次去都有人送他回家。”她说,这些人一口一句“爷爷”,还给捶背、洗脚,哄得老人开心,老人不顾家人劝阻,买下8000元一盒的保健品。 “我在食药监局的网站上,却找不到这盒保健品的任何信息。”张女士说,找医生一看,保健品的成分就是淀粉、维生素。 相关法规将发布 严惩“健康讲座”等乱象 专业人士吴先生介绍,由于老年慢性病治疗手段多、周期长、见效慢,不少老年人嫌去医院看病麻烦,却轻信保健品宣传的功效,受害者不在少数。中消协数据显示,2016年仅消协所受理的有关“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的投诉就共8749起,同比增长188%。 据悉,“保健品乱象”已引起食药监总局的重视,《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已向社会征求完意见,即将发布。今后,以网络、电话、电视、广播、讲座、会议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将被视为食品宣传欺诈,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责任人都将依规受到严惩。 这些“会销”陷阱 提醒爸妈注意 免费领鸡蛋、开会送米面、来听课就有礼品拿……近年来,这些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经常出现在福州的一些小区里。殊不知,这是“会销”骗局的常用伎俩,推销人员先是施以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然后通过邀请的所谓“专家”,讲授健康知识,吹嘘其销售的药品或保健品有多神奇,诱导老年人购买。 海都记者通过暗访,揭开了“会销”的惯用招数: 1.“礼品”诱饵 在福州的一些小区,常可见到欢迎老年人免费参加健康讲座的广告,宣传单上“免费送老花镜、米油,洗衣服……”的字眼十分醒目。业内人士称,这是抓住一些老人“贪便宜”的心态,可能老人获得几元、几十元的礼品,但付出的却是几千元甚至几万元的代价。 2.“亲情”互动 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生活比较寂寞。不少“会销”主办方就抓住他们渴望温暖的心态,通过业务员的“亲情”互动,比如上门聊天,帮干家务活,甚至认“干儿女”等,打动老人的心,进而诱导老人消费。 3.抓住“心病” 健康养生是许多老年人的“钻研课题”,也成了不少老人的“心病”。于是,“会销”的主办方就以保健、营养等专题讲座为“诱饵”,吸引众多老年人“上钩”。会上,还以“赠药”、“免费试用”、“抽奖”、“专家义诊”等方式忽悠老人。 4.“专家”讲课 “缺失该微量元素或致癌”、“××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只需7天,××病除根”……讲座中,类似的语言不少,而讲课者多半有“专家”头衔。即使一些老人对产品有所怀疑,也会有“万一吃了有效呢”的侥幸心理,因而掏钱购买。 5.“托儿”帮腔 “我听说过这药,真的特别好”、“我吃了很有效”……老人听讲座时,身旁往往会有人说这样的话,他们还会积极地购买产品,并以极高的热情带动其他老人购买。其实这些人都是雇来的托儿。 食药监局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全国各地加大了对保健品“会销”的打击力度,老年朋友若发现上当,要保管好购物凭证,马上拨打12331投诉举报。 |
相关阅读:
- [ 04-18]北京语言大学方铭教授做客福工学院 讲授理性看待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 [ 04-17]2017年崇仁乡农村饮用水安全知识讲座
- [ 04-17]台湾台北科技大学陈水龙为莆院土木工程学院开展讲座
- [ 04-17]福清市发改局举办乡村旅游开发专题讲座
- [ 04-17]福建省知名文化学者林山来融开讲楹联文化
- [ 04-14]常泰街道深入企业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讲座
- [ 04-14]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冯兆康博士莅临莆田学院护理学院开展讲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