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海峡青年交流营地一期。 福州新闻网3月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林洛羽/文 廖云岚/摄)近日,海峡青年交流体验营地一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预计月底交付使用。“按照经验,这项庞大的工程至少需耗费2年时间,现在300多天就能保质完工,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项目负责人朱福清感慨道。 由于琅岐岛特殊的地质条件,进场施工伊始,朱福清和团队每天都在同近10万立方米的淤泥进行着“搏斗”。 “在深达10米的淤泥里打桩是什么概念?就像把筷子插在稀饭上。”朱福清告诉记者,经过现场分析后,施工方决定采用薄壁钢管桩和钢柱相结合的模式,既能防止后期建筑滑移的风险,又节约了大量成本。但这也意味着,在为海峡青年会展中心建造地下室时,开挖土方造成的“断桩”风险大大增加。 在淤泥上,钩机又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呢?首先,他们运来大量海沙和淤泥混合,将其进行碾压“凝固”,然后铺上铁板,让钩机在铁板上施工。 为安全起见,施工方选择重量最小的钩机分层开挖,一点点地清空淤泥。由于钩机带出的土方有一定重量,一旦机械不平衡,就会陷进淤泥里无法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对各个方向的重量进行精确计算,工作人员不能有任何松懈。”朱福清说,光是土方开挖这一环节,就投入了200名技术人员,是正常施工的5倍~7倍。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一个月时间,朱福清和团队就完成了土方开挖,并实现零断桩的惊人成绩。 “为了加快进度,我们在各个环节都采用交叉施工,连外部装修都提前进行。”朱福清指着海峡青年会展中心蓝色玻璃幕墙告诉记者,这批玻璃本该在主体结构封顶、工作人员测量后,才能向厂商下单进行生产,为了同时间赛跑,施工方决定采用BIM设计法,即根据真实信息制作三维仿真建筑模型,这样就可以提前定制玻璃,为项目节省大量时间。 从理论到现实,还会存在误差。“因为建筑外形结构特别,只要有一块玻璃安不上,整批玻璃就全部报废。”朱福清说,为了保证精确度,现场纠正偏差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不断测算,从不同角度进行定位,1000多块玻璃最终实现无缝贴合,海峡青年会展中心也达到了交付使用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