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后坂村这条窄窄的小道,曾经是南面方向进城的唯一通道 ●白湖亭非遗壶山林氏中医内科 古代福州湖泊众多,水网密布,相传在今天仓山白湖亭一带古代曾有一大片湖泊,名为白湖,湖上有个亭子,后来湖泊郾塞了,湖上的亭子就成为了来往许多村民歇脚喝茶的地方,久而久之,白湖亭的地名就这么得来了。 在今天,白湖亭是重要的城南交通枢纽站,一般被认为这里是城区和郊区的分界线。许多长途大巴到达白湖亭之后,市民们在此乘坐线路发达的公交车回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今天,地铁1号线的贯通又大幅提升了白湖亭的立体交通作用。 距离地铁站白湖亭不远的后坂村内有条后坂街,街口有幢木制楼房,大门上写着“珍寿”二字,这里便是著名的珍寿中医药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壶山林氏中医内科的所在地。 说起这个中医世家,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第六代传人林葆瑄(1897—1980),他的祖上五代皆为我省中医名医,在《福建中医药》《闽台医林人物志》《福州世家》《福州名人》等多本著作中均有介绍。 1917年,林葆瑄传承延续祖传壶山普寿堂,在后坂街口又创建了壶山珍寿中医药堂。从史料看,晚清到民国初期,后坂街是福州南郊和长乐等地往返福州城内的主干道。大家无论是乘车骑马坐轿还是徒步,都要经过后坂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个药堂从一开始就凸显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壶山珍寿中医药堂百年来迎来送走各方病属,为了让更多贫困的人也能得到医治,还经常举办义诊活动,免费用、赊欠药款并救济贫困。据该地闽中游击队、福州城工部联系人黄如俤、林坤官忆述,解放前不少地下党工作人员常得益于珍寿中医药堂的医药。 291年来,壶山林氏后人不仅将祖国传统医学理论通过言传身教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也将壶山“尽杺”、“精芜”的祖训家风继承并发扬光大。如今壶山林氏在第八代传人林越汉及第九代传人林润立的努力下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叔侄二人不遗余力地将传统中医药文化受惠于大众,不仅将许多壶山家传秘方秘药投入科研,更致力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努力地为我省特色闽医闽药的文化复兴建设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