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汇款捐助 到带动全家行善 何坤华今年50岁,是一名在云南务工打拼的“福清哥”,因为多年行善,他被福清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敬老助老先进个人,何坤华夫妇还被福清慈善总会授予“日行一善好人”荣誉称号等。 “乡里乡亲的,我去帮人家,或许会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另外,我做这些微不足道,只为感恩,不求回报。”何坤华道出了用化名的缘由。 2002年开始,何坤华的手头日渐宽裕,为了获取一些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他很关注新闻。何坤华说,那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他正准备睡觉,电视里播出了一则白血病人需要救助的新闻。他猛地从床上跳起,拿来报纸和笔,记录下对方的账户,并汇款过去。这是起先两三年他的“捐款模式”。后来,为了更全面地获取需要帮助的人的信息,他加入了志愿者团队。 在他带动下,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堂兄弟、外甥女都加入了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我希望通过自身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首先把自己这一大家子带动起来,然后激发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帮助更多的人。” 因为受人资助 所以更懂感恩 “我们穷过、苦过,也受过别人的资助,所以更懂感恩与回报。”何坤华说,他当过砍伐工、搬运工,卷过烟头。1995年,还在福清打工的他,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外债累累。那一年,上一年级的小儿子,因为差了20元的学费,险些辍学。后来,村里一名依伯得知后,慷慨解囊,儿子才上了学。这份滴水之恩,让他热泪盈眶。 2002年,何坤华的事业有了起色,由于大部分时间在云南,何坤华委托薛建波团队开展慈善活动。他与困难户建立点对点帮扶,给予长期资助;通过间接渠道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上完大学;每次回家乡,或修路,或为敬老院添置设备,从未间断。他坚持做好事不留名,受助者只能从薛建波团队获知一个笼统的称呼“何好人”。具体资助过的人,多得他自己也记不清。 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何坤华的各项捐款捐物已达200万元。“除了助残、助学、助困等,哪里有困难,只要我们有这个能力,都愿意去帮。”何坤华说,这只是一个起点,会一直行善下去,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没有终点。 |
相关阅读:
- [ 02-19]对做好事求表扬不妨配合一下
- [ 10-15]跪喂老人被疑“秀”是在还谁的债
- [ 09-10]大胆做好事,别怕“摊上事”
- [ 05-10]台湾写真:奉茶、洗脚、捶捶肩 母亲节里传承孝道
- [ 05-04]摆渡青年图尔荪麦麦提·图尔荪:接过父亲的桨,做个好人
- [ 03-06]做好“八小时手上事”也是学雷锋
- [ 11-24]男子做好事制作锦旗表扬自己获企业2千元奖励
- [ 09-09]人民日报:做一任好官容易 做一生好官要难得多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