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领舞新发展
——“争当排头兵 建设新福州”聚焦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特别报道
产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优则福州优,产业强则福州强。
从2010年到2015年,福州市工业总产值由4853.4亿元跃升至8195.2亿元。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培育形成了捷联电子、金纶高纤、华映显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力恒集团等10家百亿企业和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5个千亿产业集群,全市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未来五年,随着产业发展基础的进一步夯实,踏上新征程的福州,将更加注重创新引领作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形成4个产值2000亿元产业集群、2个超1000亿元产业集群和20家百亿元企业,着力构建具有福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优的新福州,助力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努力当好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福州日报记者 李效翔
项目引领后劲十足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决定了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引进一个项目,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
总投资300亿元的福州京东方项目,是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单体投资项目最大的项目,到今年7月初,95万平方米的厂房主体结构全面提前封顶,建设仅用时270天,比原计划工期缩短了23天。
作为京东方项目核心配套项目的东旭光电,是国内首条8.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目前正加速液晶玻璃基板国产化进程,投产后有望填补国内自主研发玻璃基板产业空白。
“福州京东方项目的建设已吸引上下游产业链加快聚集。”市重点办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20余个产业链项目布局在京东方周边,产业链投资规模逾80亿元。
今年5月,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社会和企业云)大楼主体工程提前封顶,机电设备安装、二次装修、微模块部署等工程正在并行施工。项目投产后,将有效带动产业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等产业发展,加速形成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大数据、VR产业集聚区。
7月中旬,坐落于福州高新区的福州清华紫光科技园,实现了海峡科技研发区4座大厦的顺利封顶。通过聚合产业龙头企业及创新型企业资源,未来,这里将引领区域高新经济发展,打造海西“硅谷”。
随着一批批大项目陆续落地、动建、竣工、投产,今后我市将以产业重点项目为牵引,积极跟进“中国制造2025”,突出智能制造及应用,深入开展“机器换工”等行动,加快建设东南沿海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培育更多的千亿产业集群、百亿企业,为福州经济新腾飞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创新驱动焕发活力
创新是驱动产业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化的强大动力。
福建奔驰去年投资14亿元打造的V系列多功能商务车型,今年4月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预计今年可产销7240辆,销售额32.49亿元。东南汽车推出的DX7新车型,今年一季度同样产销量喜人:生产汽车27692辆,增长64.3%;销售26904辆,增长53.7%;实现销售收入24.45亿元,增长148%。
作为我市汽车工业的传统龙头企业,福建奔驰和东南汽车皆因推陈出新而捷报频传。
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因创新而重焕活力、形成新集聚。
化工产业欣欣向荣。在江阴,伴随中景石化科技园、东南电化、天辰耀隆等项目建成投产,将很快形成千亿规模;连江可门的申远聚酰胺一体化项目将于年内投产,并在未来带动形成千亿规模。
依托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物联网)、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等平台,大数据、云计算、VR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今年,仅福州新区就又有24个项目列入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超400亿元。
未来的日子里,深知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福州,将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以建设福州新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为重点,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力建设创新型省会城市。
一方面,将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企业、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努力攻克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另一方面,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政策、服务向企业集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高校、科研院所相对密集是我市的一大优势,以此为依托,我市将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我市还将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积极构建普惠型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大力扶持青年创新创业,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为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
供给侧改革精准发力
从供给侧发力,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精准施策,必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去年,恒申合纤、华冠针织等化纤制造龙头企业,通过改造提升技术设备,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了超50%的高增长。今年3月,我市纺织业产值同比增幅更高达11.5%。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纺织化纤企业几年来的持续技改,带来行业成本降低、效益提升。目前,长乐85%以上的棉纺企业设备国内领先。“机器换工”将企业用工水平从技改前的58人/万锭下降到目前的36人/万锭,降幅近40%。
冶金建材行业也在兼并改造中出现转机。罗源闽光钢铁由福建三钢集团并购重组三金钢铁而来,投入13.2亿元完成改造。今年3月投入运行后,从濒临倒闭到一举扭亏为盈,预计今年产值将超60亿元。
从供给侧改革入手,紧跟“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战略、行动计划,福州电子信息产业正呈现厚积薄发的发展态势。
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多年的中海创集团,去年以来先后与世界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上海振华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国内规模最大的客车制造集团——厦门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在2015年“全国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200强”名单里,福州有11家软件骨干企业上榜,数量居全国第五位,它们在不同的细分领域各领风骚。
从供给端发力,我市将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减少无效、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加快形成多层次、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给体系。
接下来,我市将分类有序处置过剩产能,引导生产要素向需求大、前景好的领域集聚,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在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上,我市将打出“组合拳”,合理降低企业用工、用地、用电、用水、物流等生产成本,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实为企业减负,力保福州经济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