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区县新闻 > 正文

走进福清一都镇重温红色记忆 “革命老妈妈”故事流传

2016-07-05 09:01:58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走进福清一都镇重温红色记忆 “革命老妈妈”故事流传

  罗汉里根据地的红军路。

福州晚报7月5日讯(记者 王光慧 通讯员 陈苗 吴坤虹文/摄)福清市一都镇是革命老区,全镇6个行政村有5个是老区基点村。闽中特委和闽中游击第一支队在一都镇诞生,罗汉里游击革命根据地也在这里创立。

今天,本报带您走进福清一都镇,重温那段红色记忆。

双福寺有来头

建过红军学校当过司令部

一都镇普礼村罗汉里自然村是一都镇红岩山下的一个小山村,由于地处深山之中,位置相对偏远,让它成为红军闽中特委第一游击支队的根据地。罗汉里的双福寺曾是游击队的司令部。至今,双福寺还完整保留着当年的司令部和红军学校。

一到节假日,青山环绕的双福寺就人气十足。采访中,当地老人向记者讲述了红军战斗的故事。

当年红军在双福寺里做了三件事:一是斩鸡头,也就是组织群众与土匪、民团斗争;二是开会议,重要的会议都在寺内召开,众多革命的决策部署都在此诞生;三是办学校,让本地孩子、妇女来红军学校学习文化。

普礼村的老人告诉记者,罗汉里地区树高林密、坡陡路滑,非常适合革命游击斗争,福清中心县委1935年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同年,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和中共莆田中心县委联合起来,成立中共闽中特委,组建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依靠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

中共闽中特委的成立,标志着闽中游击战争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使福厦公路干线两侧北起乌龙江、南至惠安约150公里的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革命运动的战略支点之一。

“当时罗汉里位置偏僻,土匪众多,红军到来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讨伐、清除土匪,将土匪赶出罗汉里。”与记者同行的一都镇负责人告诉记者,游击队对出没在晨钟、大化、东山等罗汉里四周的土匪和反动民团分别进行讨伐、清除,活动区域扩大到一都、东山、龟山、大化、下埔、北郭、波兰、当下、琯口、闽侯西台等地。

抗日战争期间,闽中游击队接受改编,在福州培训后开赴皖南前线,编入新四军部特务营第二连。

走进福清一都镇重温红色记忆 “革命老妈妈”故事流传

  “革命老妈妈”连大妹。

罗汉里根据地

五次大规模战斗红军威名远扬

据记载,罗汉里方圆50多公里,沿途风景秀丽、有“十八重溪、三十六弯”之称。它东起福清,西连永泰,北达闽侯,南至莆田,群山连绵。

这里人烟稀少,国民党统治势力鞭长莫及,却是土匪常年出没的地方。当年,红军将士就是在这里和敌人周旋斗争。

“真正让罗汉里根据地威名远扬的是游击队组织的五次大规模战斗。”说起这段历史,一都镇人大主席俞强如数家珍。

俞强告诉记者,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初,驻扎在罗汉里的游击队先后组织了五次有影响的战斗:一是奔袭大洋田赋分柜,沉重打击了横征暴敛的莆田县大洋渡口的田赋分柜和粮务队;二是东关寨战斗,沉重打击了福清一都镇东关寨周边的反动地主并胜利击退永泰县保安队的攻击;三是袭击闽侯县大义乡的民团,解救被该民团扣押的壮丁60多名;四是攻打扈屿镇,攻击了闽侯县扈屿镇民团和保安队,解救壮丁30多名,并破仓分粮接济贫苦民众;五是河村桥伏击战,在福厦公路河村桥胜利伏击了福建省银行厦门分行运往省城的运钞车队等,缴获一批长短枪支、弹药和一批金银、钞票等,俘获了包括省行副行长在内的国民党要员7人。

1936年2月,国民政府调动3000多兵力“清剿”罗汉里。

据《福清革命史》记载,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第一支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频频出击,削弱国民党反动派在闽中地区的统治势力,壮大了游击队力量。

走进福清一都镇重温红色记忆 “革命老妈妈”故事流传

  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旧址。

革命家庭

母女扮乞婆巧传情报和装备

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一都革命老区的红色土地上,涌现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当年参加革命的老人多已不在,但罗汉里至今还流传着“革命老妈妈”连大妹和她的女儿“红色乞婆”郭华妹、儿子郭永星的故事。

被游击队员称为“革命老妈妈”的连大妹,1883年生于一都镇后溪董斜村的贫苦农家。1935年,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到罗汉里活动,连大妹看到了希望,便带9个子女投身革命,而且不顾自己家庭困难和当时50出头的年龄,担任闽中特委交通员,多次受到省委表扬。

一都镇一位年逾八旬的刘姓老人告诉记者,1936年国民党疯狂围剿罗汉里游击根据地,连大妹自家房子被敌人烧了,儿子郭兴来在反“清剿”中不幸牺牲。但她化悲痛为力量,多次冒着生命危险,继续为隐蔽在深山密林中的游击队送粮送情报。

有一次,红军游击队被敌人围困在附近的笕头山上,水断粮绝,情况十分危急。连大妹获悉后,自告奋勇向闽中特委请战,连夜把家中的地瓜全部拿出煮熟,她又不顾年老体弱,挑上两大桶熟地瓜,并带上家中的地瓜干,避开敌人,摸黑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把粮食和特委情报送到笕头山上。

1942年,游击队决定在后溪扩大武装力量,需要人到福州找地下党取回四把手枪。连大妹主动承担重任,化装成“疯乞婆”,披头散发,衣衫褴褛,一手拄打狗棍,一手拿破瓷碗,孤身一人前往福州。

她乘船渡乌龙江回大洋时,遭遇保安团搜查,她把手枪藏在身上,用手催吐把胃里的东西吐到身上,保安团见了二话没说便把她赶走。

郭华妹是“革命老妈妈”连大妹的女儿,在家人的影响下,同样成为地下交通员。每当游击队开会或集训时,她就主动到大洋顶坑、石靴这些地方放哨,密切监视山下通往灯炉寨的山路,确保游击队的安全。

为了传达上级的指示和加强游击队间的联系,郭华妹经常奉命化装成乞婆,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任务。

据村里的老人说,郭华妹曾被保安团抓过,受尽折磨,她趁机偷跑出来。不幸的是,她又被保安团抓到,被打得死去活来。之后,她被缚在监狱的木椅上,敌人百般折磨逼供,也未从她口中挖出地下党和游击队的情况。

最后郭华妹假装疯癫,敌人只好把她放了出来。出狱后,郭华妹又当起地下交通员。游击队员知道这件事后,都尊称她为“红色乞婆”。

此外,连大妹的儿子郭永星也参加革命成为一名红军战士,并在刘突军、吴德标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走进福清一都镇重温红色记忆 “革命老妈妈”故事流传

  修缮后的红军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