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区县新闻 > 正文

闽侯十八重溪美景蒙羞 游客肆意捕鱼乱丢垃圾

2016-07-04 08:14:43 陈恭璋 吴臻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第六重溪里,游客随意丢弃西瓜皮和饮料罐等垃圾

  第六重溪里,游客随意丢弃西瓜皮和饮料罐等垃圾

东南网7月4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恭璋 吴臻/文 林丹/图)闽侯十八重溪是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区内崇山峻岭,溪水清澈见底,景色怡人。而与这么美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景区里出现了大量不文明现象。

游客在溪边肆意烧烤,乱丢垃圾,还有人下河捕鱼,沿岸溪滩遍布垃圾。对此,景区工作人员称,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他们也有派人巡查,但是不少游客根本不听劝。

市民在感叹游客素质低的同时,也质疑景区管委会监管不力。

溪边垃圾随处可见

  溪边垃圾随处可见

游客随意丢垃圾 让人心痛

前日,福州市民王先生向海都报反映,因天气炎热又逢周末,当天他和家人前往位于闽侯南通镇的十八重溪景区避暑、游玩,但一到景区,他和家人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不少游客随意丢弃垃圾,溪滩成了一个垃圾场,溪水中也有不少垃圾。十八重溪的自然风光得天独厚,但怎经受得了游客如此破坏,希望海都报能对此进行曝光,呼吁游客注意提升自身素质,同时景区也要加强管理。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前往十八重溪景区,在距离景区还有三四公里时,道路已经出现堵车,满是前来游玩的游客的车辆。在道路下方就是十八重溪,海都记者看到,几乎每段溪流里都有游泳的游客。

而旁边的建筑墙壁上就悬挂着“景区禁止游泳”的提示标语。其中有多名男子在游泳的同时,还不时停下,用手中的渔具捞鱼。

有人就在溪边烧烤,垃圾满地都是

  有人就在溪边烧烤,垃圾满地都是

游客河滩上烧烤 垃圾遍地

不少游客携带食物前往景区游玩,在景区的道路上,不时有手提着装食物塑料袋进出的游客,但极少看见手提垃圾离开的游客。而在景区内的溪水中和溪滩上随处可见各类垃圾,有食品包装袋、啤酒瓶、纸巾、易拉罐等。其中一个游客游泳集中的区域,在二三十平方米大小的区域,遍地是各种颜色的垃圾。

而在景区的道路两侧,海都记者发现有游客直接摆起烧烤架烧烤。其中一处,两名身穿泳裤的男子在烧烤,其中一名男子边吃烧烤边丢垃圾,两人周围的地面上随意丢弃着各种垃圾,有食物盆、烧烤架、食物残渣等。还有一些空地,烧烤人员已经撤离,但现场烧烤的垃圾均无人清理。

景区小卖部 销售泳具渔具

海都记者调查发现,前来游玩的游客,有部分是自己携带泳具,也有部分则是在景区购买的,在景区内的多个小卖部,公开销售泳具和捕鱼工具。

一进入景区大门口,海都记者就发现,路边的一个小卖部悬挂着多套待售泳衣;而在五重溪至六重溪之间的路边,有两家小卖部和一个小摊销售泳衣和渔具。在其中一个销售点,桌面上摆设着各种颜色和型号的捕鱼工具,店家称,最近几天这些产品卖得快断货了,买的人非常多,比泳衣、泳裤更畅销。

通往景区的是双向两车道,可一个车道被当作停车场,车辆严重滞留

  通往景区的是双向两车道,可一个车道被当作停车场,车辆严重滞留

景区乱象 监管不力

据了解,闽侯县成立了十八重溪管委会,负责景区的管理。昨日,海都记者探访期间,景区工作人员主要集中在景区大门口附近,景区内没有发现有工作人员对随处可见的游客捕鱼、丢弃垃圾现象进行劝导。

海都记者来到景区大门口,向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反映了相关情况。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也有派人巡查,但是不少游客根本不听劝。

在景区大门口旁边,就有一家小卖部在销售渔具。景区内售卖点是否经过管委会批准?售卖渔具是否合规?对此,景区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做出正面的回应,只称“景区内有很多售卖点,一些是固定的,一些是临时的”。

市民声音 景色很“美” 游客素质“丑”

在采访中,有外地游客对十八重溪的景色表示肯定。有游客说,在福州周边的景点中,十八重溪的景色确实很好,河道弯曲、两岸山峦起伏、悬崖峭壁,最美的就是水,溪水清澈见底,是个避暑的好去处。

而对于游客的游泳、捕鱼和乱丢垃圾等行为,有市民说,这和景区景色的“美”形成鲜明对比,一些游客的素质显得“丑”,“这么好的山水,应该好好保护,不能如此糟蹋”。

也有市民则认为,既然成立了管委会,就应当负起监管责任,可以划设专门的游泳区域,并加强管理;同时,对游客丢弃垃圾、捕鱼、烧烤的行为,应进行阻止和严惩,保护好这片山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