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会场。
两岸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福州日报6月12日讯(记者 林洛羽 柯竞 吴隽/文 池远/摄 通讯员黄孔颐)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昨日上午,作为今年海峡论坛的重要项目,第七届海峡两岸船政文化研讨会在福州举行。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船政与孙中山海防思想”,两岸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船政名杰后裔,共同追忆、研讨孙中山与福建船政的深厚关系,携手共享“一带一路”战略下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新机遇。
本届研讨会由福州市政府、台盟福建省委会、福州市政协、福建省文史馆主办。
研讨会上,两岸近代史研究专家和船政学者以船政与孙中山的海防思想为研究母本,深入探讨了孙中山对发展造船工业的意见及福州港建设的计划,总结了福建船政在近代中国舰船制造和海防事业上的历史地位。两岸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国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两岸同胞要继续传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海防思想与福建船政文化精神,携手捍卫海权。
研讨会期间,还将举办“两岸史学名家船政文化宣讲周”等活动。两岸船政文化专家、孙中山思想研究专家将走进福州高校举办系列讲座。此外,两岸专家学者还将联合展开“福州孙中山史迹文化调查”,调查报告及图片将择期在两岸展出。
本报今日摘登研讨会部分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孙中山海权思想:认识今天中美关系的解剖刀
彭光谦(中国著名国家安全战略专家、军事理论家、少将)
孙中山先生的海权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应对美国海洋霸权的挑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中美关系的本质和南海问题的本质,提供了一把锐利的解剖刀。他关于中华海权的一系列论述及其海权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以从四个方面阐述:孙中山关于世界海权的竞争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战略判断,为我们正确把握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变迁,准确判断海洋安全形势提供了重要借鉴;孙中山关于太平洋海权争夺的重心在中国,争夺太平洋之海权就是争夺中国之门户权的战略判断,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中美关系的本质和南海问题的本质,提供了一把锐利的解剖刀;关于陆海并重的重要战略思想,为我们今天把握全局实现陆海平衡、陆海和合提供了重要思路;孙中山关于首倡中华海权的战略思想,为今天我们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存在,被某些霸权主义者视为地缘战略扩张天然的障碍。当前南海问题的本质,并非单纯域内声索国之间的具体权益之争,而是美国霸权扩张与中国反霸权、卫主权、保海权的斗争,是美国企图阻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其衰落中的全球霸权与中国决心保卫自己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决心完成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之间的尖锐斗争。看不到这一点就会模糊视线,走入歧途。
孙中山先生的海权思想的核心就是建设强大的中华海权。而建设中华海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事业,需要凝聚民族合力,集中全民族的意志与资源。当前特别要强调两岸中国人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南海的严峻挑战。
传承珍贵遗产指引现代发展
陈奉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孙中山先生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中丰碑式的人物,直接影响了中国整个近现代史的发展。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思想财富,包括政治、经济及先进的工业化思想等。
在1919年著成的《建国方略》一书中,孙中山先生完整阐述了他对中国的工业布局与海权建设的具体设计。其中,在港口建设方面,孙中山先生提出分别以唐山市、上海市、广州市为中心,建设北方、东方和南方三大港口,建成后将打开中国与世界连通的大门。在交通方面,他提出要在中国建设十万公里铁路,通过五大铁路系统将中国各城市连接在一起。孙中山先生的工业化思想为中国描绘出了一个壮丽的发展蓝图,可以称之为100年前的“中国梦”。《建国方略》也成为中国近百年来最庞大、最详细的计划。
现在,我们已几乎实现孙中山先生当年的构想,甚至在很多方面远超他当初的设想。事实上,孙中山先生在百年前所提出的“实业救国”的工业化思想并未落后,现已成为珍贵的遗产,相信在经过传承、“抛光”与创新后,能更好地指引我们发展现代化工业。
重视海洋视野发扬“王道”精神
陈复(台湾宜兰大学博雅教育中心主任)
孙中山先生的海洋经历和他后来革命思想的脉络有非常重要的关联。海洋对孙中山先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跨越海洋的经验让他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不仅令他开始思考世界各国的局势现况,还让他开始考虑中国的未来到底该何去何从。
孙中山在革命历程里踏遍了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地,鼓励海外华侨捐款支持革命事业,这种积聚海内外能量来影响清朝局势的做法,很大一方面是由于之前的海洋经验带给他的启发。所以,海军在孙中山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在孙中山先生的海洋视野和革命精神背后,有一个精神源头,即“王道”,他曾说过,“有一个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数千年来历圣相传的正统思想,这个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道统,我的革命思想、革命主义。”他希这个民族道统能重新张扬于世间。
所以,中国要重归盛世,不可不重视海洋视野,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王道”精神发扬光大。
两岸应携手维护和弘扬孙中山海权思想
王远嘉(台湾育达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
孙中山先生是现代海权论述倡导者,他认为,只有掌握了海权,国家才能经济富裕,国力强盛。在现代国际发展的事实中,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海权的高瞻远瞩。
从地缘政治而言,中国必须成为真正太平洋海权国家,太平洋重要的世界航道不能再成为列强束缚中国的锁链,太平洋应成为两岸中国人生存发展的空间。从海防建设而言,要建设世界级的深水港、完善的交通铁路网,使中国成为世界陆权与世界海权交汇的枢纽地带。此外,还应建立一支强大的海上武装力量,不但保卫在南海地区的两岸权益,也为未来中华民族远洋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
孙中山先生不但有其海权思想,还有其实践的步骤。他于1918年到1921年间,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关于海防建设的实业计划。针对中国的海港建设,他提出,希望建立3个世界港。21世纪,中国大陆励精图治,各项建设推动了中国国力强盛,这些,都与孙中山先生的理想和梦想相符。
孙中山先生的近代海权思想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历史遗产,因此,两岸应该携手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海洋权益。
传承创新海防思想维护中华民族海上利益
刘焕云(台湾联合大学观光产业学系副教授)
近现代,中国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受尽屈辱。1866年后,许多船政大臣开始倡导学习西方科技,开展了建船厂、造军舰等固国强兵的船政文化活动,此举成为近代中国船政文化的开端。
百年之前,孙中山先生便意识到船政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国应该振兴船政、扩充海军、发展海权,才能确保领土主权的统一与完整,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
如今南海与东海风云迭起,中国人必须重新认识与了解船政文化与孙中山的海防思想,用以捍卫中华民族的海权。中国必须发展海军,提升海洋防卫力量,维护国家主权与海上利益。
中国的船政历史及孙中山先生的海权、海防思想是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遗产。从地理位置上看,台湾是中国进出西太平洋的“大门”,也是中国海防的重要一环。海峡两岸民众都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两岸文化交流与创新,促进两岸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对中华船政文化及孙中山先生海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