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东湖,“恢复到了三十年前的样子”
东南网6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陈文浩/文 毛朝青/图)福建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好山好水是我们的靓丽名片。在小流域治理的实践中,各地也出现一些治理的典型。
福州长乐的东湖流域,曾经溪水黑臭,半湖浮莲,如今水体清澈,鸟飞鱼游,水质也从劣五类上升到三类水。
短短几年,东湖流域的水质如何完成华丽转身?如何走出一条小流域治理新路?昨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东湖恢复到了30年前的样子”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文武砂镇的东湖流域,只见水体清澈,能看到岸边的石块,河道宽阔,沿岸的砌石护岸排列整齐。水岸边,摇曳着长势喜人的植物,有马尼拉草、柳树、胡桑、黄金榕及桉树等植物。
在东湖流域边上,还有福州水上运动中心训练基地。“水上运动对于水质是有要求的。”该基地有员工称,这要求水质的感官良好,水中不得含有病菌等,否则会危害运动员的健康。
长乐市民陈先生从小就在东湖边长大。“小时候东湖水很清,鱼很多,水直接就作为饮用水。”陈先生说,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东湖流域开始变得黑臭,大半个湖都长满水浮莲,让人痛心。对于目前的整治,陈先生很满意,他认为,“东湖恢复到了30年前的样子。”
整治两年多 东湖流域大“变身”
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也显示了东湖流域水质的质变。
在东湖流域的治理过程中,长乐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全过程跟踪水环境质量变化,从2013年1月至今,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监测。数据显示,东湖流域的水质,已经从劣五类上升到了三类。
福州市环保局的有关人士表示,通过整治,东湖小流域污染物指标下降不少,其中2013年1月整治前,氨氮是5.41mg/l,化学需氧量为7.1mg/l,到了2015年8月整治完成时,氨氮下降到1.18mg/l,化学需氧量下降到4.9mg/l。
改造前的文武砂河道两侧有不少这样的排污口
治污,功夫在岸上,关键在于截污
在东湖流域附近,记者看到了一个污水提升站,它的作用就是将污水提升,通过管道输送到数公里外的污水处理厂。长乐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通过新建提升站,避免了文武砂、古槐、湖南等镇的数千吨污水流入东湖。
这只是东湖整治的一个小侧面。长乐环保局提供了一组数据——
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已建成使用的3个污水处理厂,实际日处理量达到8.4万吨。
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从2015年起,除车里垃圾填埋场外,与连江县垃圾焚烧发电厂签订协议,约280吨/日的生活垃圾委托该厂处置。
畜禽养殖农业污染防治,拆除畜禽养殖场584家,其中猪场444家、禽场122家、牛场18家。
工业污染防治,东湖流域内的福州滨海工业区和临空港工业区内所有工业废水排放企业均已按要求建设了污水预处理设施;彻底关闭我市7家牲畜定点屠宰场。
“治污,功夫在岸上,关键在于截污。”福州市环保局的有关人士认为,只能通过截住污染源,比如截污水、拆猪栏、清垃圾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污染。
“整治不能一阵风,而是要保持长效,防止回潮。”长乐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最近的监测数据显示,整治后一年,水质还是保持三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