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文的小店陈列着各类竹制品。 与竹子谈了 半个世纪“恋爱” 何敏文的竹器店里陈列着上百种竹制品,据他介绍,他做过的竹器品种不下一万种。然而他的篾编工具却很简单,竹刀、刨刀、锤子、锯子就是全部“家当”。有时只需要一把脊厚刃薄、镶着木柄的竹刀,就能制作出造型不一的竹制品。 记者在店里见到何敏文时,他正在为一家药店制作装药材用的箩筐。只见他手起刀落,麻利地将竹子锯段、削片、归类、编织,篾条在他的手中腾挪翻转,不一会儿,一个箩筐的底座就出现了。 何敏文告诉记者,做竹器难的不在于编竹,而在于破竹。“做竹器首先要学会削竹篾,这道工序看起来简单,却要求操作时十分细致。”何敏文说,要让竹子厚薄、宽窄得当,竹篾数量刚好,需要几十年的磨炼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稍不留神还会受伤。他一边说一边撩起裤管,露出了膝盖上一道清晰可见的伤疤。何敏文说,那是他年轻时在一次削竹篾的过程中,一不留神削到了自己。缝了4针、卧床一周的惨痛经历非但没有让何敏文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信念。 在何敏文妻子的眼中,丈夫就是对竹子几近痴迷的老顽童。两人没有惊心动魄的恋爱,没有游山玩水的浪漫,有的只是以店为家的平淡。“他总是停不下来,最大的爱好就是摆弄竹子,只有这时候他才觉得时间特别好过。”何敏文的妻子说,丈夫就是这样与竹子谈了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恋爱。 不断创新寻找出路 据何敏文了解,现在福州从事篾编行业的不过千人,手艺精湛的更是凤毛麟角。何敏文的兄弟姐妹和孩子都没接触篾编,家中只剩他一人还坚守着这家竹器店。 虽然如今竹器市场大不如前,但何敏文却从未考虑过放弃。他也顺应时代,对竹制品进行改良创新,除了制作传统生活用品,还经常为剧团等单位制作演出道具,或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 多年的竹器制作经验,让何敏文练就了一项“绝技”,只需要一张草图,就能“脑补”出雏形,并用竹子制作器具。何敏文偶尔也会遇到需要返工的时候,但精益求精的他从不抱怨,会一直做到客户满意为止。“只要我做出来的产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就是我最大的骄傲。”何敏文说。 或是倾心于竹子这种环保无污染的材质,或是因为慢慢衍生出的怀旧之情,这两年竹器市场有所回暖,许多外国友人也对中国的传统手艺青睐有加。“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或许有一天能够让篾编这门老手艺焕发新生。”何敏文说。 年轻的时候,何敏文每天都泡在店里,一做就是10个小时。如今他已年近花甲,有时候显得力不从心。“之所以还在坚持,是因为我对竹子的热爱还未消散。”何敏文说,自己守着这间老店,守着这门手艺,也是延续着自己的一个梦想。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够等来那个愿意接班的人,将篾编手艺传承下去。 (福州晚报记者 陈若凡/文 张旭阳/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