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农家书屋2000多个。
福州新闻网4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俞松/摄)日前,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福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福州市2015年~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蓝图,让我们对福州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设施网络建设
根据《规划》,福州市将实施《福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农村基层和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区域为重点,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覆盖城乡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如完成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建设,加快现有文化设施的改造和基层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整合、统筹调度、联合服务,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效益。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
和服务水平
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创建工程。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优势,总结推广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文化惠民·六进、“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低票价公益性演出等品牌项目。
建立福州市文艺创作题材库,以挖掘闽都文化、船政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为重点,鼓励和吸引各地文艺人才进行历史传统题材、地方特色文化题材、重大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
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覆盖工程。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为基础,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建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农村,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开放性、均等性、便利性为目标,积极探索信息化、流动性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投入机制
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事业经费支出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安排农村文化专项资金。乡镇(街道)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中。各县(市)区应保障每年每个行政村(社区)不少于3万元的文化活动经费。
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市、县两级扶持文艺创作、拔尖人才奖励专项资金,保障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等文化专项奖的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投入的同时,制定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实施办法。
同题新闻:
《福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出台
去年福州建成26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
福州新闻网4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吴晖)记者昨日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福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根据《规划》,到2017年,福州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指标要达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标准,基本实现覆盖全市的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供给和文化服务,高效便捷的服务能力和共享机制,规范持续的组织支撑和保障机制,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启动于2011年。该项目计划以地级市为单位,用6年时间分3批创建90个左右示范区,覆盖、带动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县,并以此为抓手,整体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5年5月,经与会专家评审,福州市在东部地区组11个城市中成绩名列前茅,成为全国第三批创建示范区城市。
此次出台的《规划》,提出了福州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其中主要任务有4项:一是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二是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整合资源、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机制;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绩效评估,健全社会监督,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撑体系。
市创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规划》是根据《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东部)》制定的,下一步将加大工作力度,逐项对照、逐项落实,并组织创建实施。
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
■文刀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最重要的软实力。《福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提出,要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这提示我们,示范区创建工作要以群众需求为立脚点和出发点,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出福州特色,创出省会水平。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文明传承和民生福祉。这些年,福州市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这些成效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特别要在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上下功夫。这项工作既是时代所需,也是当务之急。
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就要坚持政府主导。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是决定性因素。各级政府要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为依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管理督导机制,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就要坚持改革创新。要根据福州实际,加强制度设计研究,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公共文化供给机制,力求在制度和机制上有突破和创新。要善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加快形成具有一定示范意义、推广价值的经验与成果,努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喊响“福州品牌”。
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就要坚持共建共享。要推动文化资源整合,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激活群众参与热情,凝聚文化发展合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不同城乡居民群体的全面覆盖。要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民,让群众从文化服务中得到更多“获得感”。
“文化盛,而城市兴;城市兴,而文化盛。”落实创建目标任务,关键靠真抓实干的行动。期待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扛起肩负的重大责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做大公共文化服务“蛋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福州提供文化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