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州> 社会 > 正文

福州版"周黑鸭"偏淡偏甜 武汉总部:未在福州布店

2016-04-06 08:35:35 袁丽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福州街头的“周黑鸭”店

东南网4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袁丽群/文 毛朝青/图)

关注理由 在福州,自诩“吃货”的人想必对“周黑鸭”不会陌生,时常会买些打打牙祭。近日,有消息曝出,连锁品牌“周黑鸭”在北京区域仅80家正宗,但在网络上,可搜索出312家门店,山寨货超60%。

福州市场的“周黑鸭”是不是正宗货?记者调查了解后发现,“周黑鸭”的福州粉丝们恐怕要失望了。据“周黑鸭”公司总部回复,并未在福州布店且不接受加盟,榕市面上“周黑鸭”门店均为山寨。

福州“周黑鸭”偏淡偏甜

“从武汉带了些‘周黑鸭’的卤鸭脖回来,和在福州买的一对比,发现味道很不一样。”昨日,刚从武汉旅游回来的俞小姐告诉记者,福州街头有不少打着“周黑鸭”、“武汉黑鸭”招牌的店,但在武汉当地吃过“周黑鸭”后发现,福州卖的味道更淡且偏甜,色泽上也没有武汉“周黑鸭”深,怀疑是山寨货。

福州市场有多少“周黑鸭”店?网络搜索显示,仅福州城区就有50多家。走访发现,鼓楼南后街、东泰路、津泰路附近,就有五六家“周黑鸭”门店。

被问及是否武汉“周黑鸭”的分店,津泰路一店主说:“货都是武汉总部发过来的,在福州我们家的最正宗。”但记者注意到,该店的品牌LOGO与“周黑鸭”总部的明显不同。

南后街一门店店主则说,是不是连锁品牌不重要,他们店的东西就是武汉口味。

武汉“周黑鸭”:没有散装产品

记者查询发现,俞小姐所说的“周黑鸭”,为湖北武汉发家的连锁品牌,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有布点,据不完全统计,开店总数近千家。那么,福州的“周黑鸭”是不是连锁分店?

昨日,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公司采取直营模式,没有任何形式的加盟店和授权店,在福州未设门店。公司的产品名为“周黑鸭”,并没有散装,只有真空包装和盒子包装两种,也无口味区别。

“公司的产品秘方从不对外销售,所以那些所谓拿周黑鸭秘方做出的产品也都是假的。”之后,该名工作人员还表示,若店内无法使用会员卡,则可快速判定该店为山寨的。

卤味店傍名牌价差大利润多

记者注意到,在福州,与直接用“周黑鸭”命名的门店相比,以“周记黑鸭”、“武汉黑鸭”作为店招的商铺更是数不胜数,共同之处,都在傍“名牌”。卤味店为何非要傍名牌?

“一袋320g的卤鸭脖,包装用不用‘周黑鸭’的,售价价差在7块钱左右。”昨日,一商家坦言,自家以前也是做卤味的,很辛苦,2007年左右,“周黑鸭”在全国火了起来,经人介绍,自己不定期在厦门一厂家拿货,“免去了油腻的作业,生意还不差”。

商标持有人举报 将对侵权做处理

据了解,2011年“周黑鸭ZHOUHEIYA及图”已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记者查询工商系统发现,在福州,未有以“周黑鸭”、“黑鸭”、“周记黑鸭”命名的品牌公司。那么,福州市场上的山寨“周黑鸭”会不会面临处罚?

有律师认为,“周黑鸭”品牌若为普通注册商标,则“周记黑鸭”不算侵权;但作为“驰名商标”的“周黑鸭”应受特殊保护,店招要与营业执照相一致。“‘周记黑鸭’虽在‘周黑鸭’汉字中加了一个‘记’字,但整体上并不影响‘周黑鸭’的本意,容易导致公众产生混淆、误认,也算侵权”。

据悉,对于市场店面的监管为属地管辖,归所属区的工商局管理。福州工商部门表示,是否构成侵权应由商标持有人,也就是湖北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对商标进行认定举报,在武汉周黑鸭方面提交材料后,将进行调查。

对此,周黑鸭总部表示,将搜集相关材料,向有关部门举报。

□相关链接

“外婆家”频被山寨 打掉72家假冒门店

据省外媒体报道,“外婆家”从2008年起成立专门的打假办,对全国各地仿冒使用“外婆家”商标的餐厅发起诉讼,截至2015年底共打掉72家假冒门店,其中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的有68家,经当地工商部门处罚结案的有4家。这些山寨店铺多曾入驻过口碑网、大众点评网、饿了么等网络餐饮平台。

根据“外婆家”提供的证据显示,饿了么平台仅上海一地便出现近30家山寨店铺,均冒用外婆家商标、店面图片,其在平台上公布的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也与正宗直营门店不一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